当前位置:广义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嘉庚精神(完整文档)

嘉庚精神(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9-09 20: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嘉庚精神(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嘉庚精神(完整文档)

 

  集美村感悟“嘉庚精神”(新雨轩)

 昌沧

 集美大学是一所省属的多科性的综合大学。

 正式成立于 1994 年 10 月。

 由我国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内的 5 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而成。

 目前在校学生 1 万多人。

 集美大学副校长苏文金教授自豪地谈道:

 “我们有一个‘传家宝’, 那就是继承集美学村 1913 年以来的光荣传统, 即以陈嘉庚先生当年提出的‘诚毅’为校训; 弘扬‘嘉庚精神’。

 ”

  我们听了校领导的介绍, 后到鳌园拜谒了嘉庚先生的陵墓, 又参观了他的故居,使我们受到深深的感动。

 “嘉庚精神”的精髓似应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爱国主义的精神。

 早在“五四”运动后, 他就大声疾呼:

 “民心不死, 国脉尚存, 以四万万之民族, 决无甘居人下之理。

 今日不达, 尚有来日, 及身不达, 尚有子孙。

 如精卫之填海、 愚公之移山, 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

 ”他还说:

 “救亡图存, 匹夫有责!

 ”“如果国家衰亡了, 即使个人发了大财又有何用? ”他身居海外, “为团结抗日, 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 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他无比艰辛地组织海外侨胞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支援抗日战争。

 仅 1939 年, 他们汇给当时政府的捐款就多达 11 亿, 占其军费总开支 18 亿的一大半。

 他反对屈膝投降, 痛斥大汉奸汪精卫。

 他曾以国民参政员的名义提出并通过了“敌人未赶出我国之前, 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的著名提案!

 他曾冲破蒋介石集团的重重阻挠, 访问了陕甘宁边区, 由是“断定国民党蒋政府必败, 延安共产党必胜”!

 新中国成立后, 这位知名爱国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他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哪来的“兄弟关系”, 哪来的“无私援助”; 他不大赞成“大跃进”, 说那些数字“简直像小孩在讲童话”; 他不赞成反“右派”斗争, 这将“损失多少有用人才和优秀知识分子”。

 他一直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

 在临终的遗嘱中,还念念不忘“最紧要的是国家前途, 台湾必须回归祖国”。

 二是崇尚教育的精神。

 嘉庚先生说:

 “教育为立国之本, 兴学乃国民天职。

 ”他还说:

 “要想国富民强, 教育是基础。

 ”他“久居南洋, 心怀祖国, 希图报效, 已非一日”。

 他 17 岁随父到新加坡闯荡谋生。

 成就基业后, 在其胞弟陈敬贤先生的大力襄助下, 即醉心于祖国百年树人的教育伟业。

 从 1913 年创办第一所集美小学起, 50多年来, 先后创办了十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 从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至高等教育, 包括幼稚园、 小学、 中学、 师范、 专科及海内外闻名的厦门大学。

 为兴学, 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家产。

 在困境中, 他毅然地顶住了英资的压力, 宁愿“企业可以收盘, 学校绝不能停办”!

 不惜“出卖大厦, 维持厦大”。

 嘉庚先生最大的人生乐趣:

 广育人才。

 几十年来, 他所培养的各类人才遍布祖国及世界各地, 真是桃李满天下!

 他为祖国、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严格自律的精神。

 嘉庚先生可说有亿万资产, 但他说:

 “取诸社会, 用诸社会。

 ”他淡泊名利, 自奉甚菲, 律己极严。

 来自各方面的巨厚褒奖, 他都极力推辞,毕生中从没一所学校、 一座建筑物是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的本色。

 粗茶淡饭, 平时的膳食就是蕃薯粥、 咸菜、 花生、 萝卜干; 直至晚年, 自定每月伙食费为 15 元。

 他不抽烟, 不喝酒, 不做寿。

 他穿着只求保暖, 一件坎肩, 穿了好多年, 破了就补补, 蚊帐也是补了又补; 他的客厅、 卧室陈设极为简陋, 使用过的物件, 破旧不堪, 无不令我们这些参观者动容!

 可他有句名言:

 “该用的钱, 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 不该用的钱, 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

 ”

  嘉庚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褒奖他为: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1990 年 3 月 31 日, 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明亮的、 编号为 2963 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陈嘉庚星”。

 让“天下炎黄同心谋, 嘉庚精神传五洲”。

 陈嘉庚国际学会称:

 “‘嘉庚精神’已远远超越了国界。

 它属于中华民族, 也属于全人类。

 ”

  我们很羡慕集美大学的师生, 他们首先成为这笔精神财富的当然受益者!

  从办学主张和办学实践看, 陈嘉庚不但是一个教育事业家, 而且不愧为一个卓越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概括为几点:

 第一, 提倡女子教育, 突破封建禁锢。

 开风气之先; 第二, 强调优待贫寒子弟, 奖励师范生; 第三, 20 年代即提倡学生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 第四。

 工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 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 第五。

 为—厂振兴实业. 培养生产技术人才, 倡办职业技术教育; 第六, 要求普及教育。

 订彳 :

 同安“十年普及教育汁划”。

 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

 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以开拓者的姿态和革新者的精神, 心力交瘁, 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真正做到“诚毅”二字。

 关于办学的动机与目的, 陈嘉庚自己说得很清楚: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 国民之生计日绌。……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 成败存亡, 千钧一发, 自非急起力迫. 难逃天演之淘汰。

 鄙人所以奔走海外, 茹苦含辛数十年, 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 举不足撄吾念虑, 独于兴学一事, 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 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 正为此耳。

 ”又说:

 “复以平昔服膺社会主义, 欲为公众服务, 亦以办学为宜。

 ”有人批评他为“教育救国论”者, 他对友好解释道:

 “民智不开, 民心不齐,启迪民智, 有助于革命, 有助于救国, 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 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 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

  陈嘉庚对捐资办公益的热心家勒碑留名, 对自己却不居功、 不务名。

 他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建了多少高楼大厦, 没有一所刻上他的名字或以他的名字命名。1 923 年集美学校师生和校友为了庆贺他的 50 寿辰和表彰他的兴学业绩, 募捐筹建“介眉亭”。

 他拒绝了 , 认为“建亭祝寿是沽名钓誉”, “决不接受”。

 陈嘉庚可贵的民族气节, 在不接受施舍式补助一事充分表现出来。

 战后, 集美学校校舍遭日本狂轰滥炸损坏不堪, 美国善后救济总署厦门分处拟予补助。

 他复函道:

 “国家不幸. 遭抗战之损失, 战事告终后, 不能奋志自主, 以图强盛, 反而

  依靠外国救济, 政府如是, 社会如是, 华侨机工复员亦如是, 甚至教育机关亦如是. 其可耻可悲、 可羞可痛, 为何如是耶!

 ”

 80 多年前,有位老人拄杖巡视集美学校建设工地时,极目四望,凝神良久。

 他为那片沉睡的大地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嘉庚老人的精神从此就深深烙印在这块土地上;80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

 集美大学的校主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

 陈嘉庚先

 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发了财“而肯全部拿出来”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一生为教育事业倾 资、 倾心、 倾力。

 嘉庚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近半个世纪,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集美大学,成了集美大学的“传家宝”,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集大人。

  嘉庚精神成为学生必修课

 陈嘉庚光辉的一生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集大把弘扬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永恒主题,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

  新生入学后,集大就通过组织唱校歌、 听报告、 参观陈嘉庚故居、 归来园、 嘉庚公园等活动,让他们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

 为让嘉庚精神入眼、 入脑、 入心,集大编写了《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 教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让学生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嘉庚精神。

 该书由“东南亚工商业巨子”、 “倾资办学第一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 “建设新中国的功臣”和“伟大的陈嘉庚精神”等六个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对嘉庚先生的生平和精神内涵进行介绍。

  此外,集大还成立了陈嘉庚研究所,举办“学习陈嘉庚精神读书班”,在干部教师尤其是青年政工干部中发展了一批陈嘉庚研究会会员,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出版一期《陈嘉庚研究》专辑。

 清明节期间,组织师生前往鳌园,向嘉庚墓敬献花篮……

 “诚毅”成为学生做人准则

 “集大毕业生表现优异,充分践行‘诚毅’校训,在同事与领导的心目中口碑极佳。

 ”当许多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犯愁时,集大的学生却能如此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与欢迎。

 一个数字印

  证了这句话:连续四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集大学子何以成为市场抢手的“香饽饽”?

 集大学子身上表现出的独特气质、 品格和才华,源于“诚毅”的熏陶。

  “诚毅”即“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

 这是集美大学的校训,是陈嘉庚先生留给集美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寄托了陈嘉庚先生对集美大学每一个学子的殷切期望。

 集大秉承“做事先学做人”的育人理念,以“诚毅”教育为突破口,锻造学生过硬的素质,为学生踏入社会赢得更大的主动权。

  不久前,集大举办了第二届“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演讲赛。

 学生用精彩的演讲为他们心中的“诚毅”精神做出了新的诠释,畅谈自己在“诚毅”校训精神鼓励下不断成长的体会,深深感染了评委和场下观众。

 近年来,集大广泛深入开展“诚毅”精神教育,把“诚毅”教育始终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在开学典礼以及重大活动上,必讲“诚毅”;平时举办“诚毅”知识竞赛、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诚毅”的认识;对毕业生则进行诚信教育,教育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主动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弘扬“诚毅”校训精神,艰苦创业、 奋发有为。

  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源

 嘉庚精神深深地铭刻在一届又一届集美学子的心中,这强烈的精神力量,推动集大不断发展。

  步入集大,他们会自豪地对你说,这数十栋绵延几公里长的建筑楼群,大都是我们的校友、校董等捐资兴建的。

 没有嘉庚精神,就没有集美大学。

 据介绍,李尚大、 李陆大、 庄绍绥、 李引桐、 黄克立等校友不忘嘉庚精神,感恩母校,每年给母校的捐款逾 1000 万元,10 年来捐款已近两亿元。

  在集大学子身上,我们同样感受到了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的脉搏。

 嘉庚先生的教育情结深深感染了集大的学生。

 去年,集大中文系举办了第五届“学雷锋义务家教活动”,近 400 名志愿家教的同学走出校门,深入到集美中学、 集美一小、 集美二小等中小学,主动联系需要家教的同学和家长,建立家教关系,义务辅导中小学生学习。

 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义务家教活动中,集大还举办了首届“爱心义务家教”活动。

 一个多月来,集大志愿者在整个厦门地区的 18 所中小学及 2 个居委会展开活动,进行了 1800 多次的辅导。

  除了用自身行为诠释嘉庚精神外,集大人还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嘉庚精神、 实践嘉庚精神。

 寒暑数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出校门,然而集大学生义务导游团的旗帜却始终鲜艳地飘扬。

 9 年来,这支由集美大学航海学院阳航义务导游团发展起来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坚持“弘扬嘉庚精神,服务社会大众”,它已成为集大学习嘉庚精神、 宣传嘉庚精神的有效载体。

 “祖国, 在我心中重千斤” ——与陈嘉庚后裔一席谈

  在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 90 周年活动之际, 记者采访了陈嘉庚后裔。

 “华侨领袖, 民族光辉。

 ” 后裔们无不为陈嘉庚先生感到自豪与骄傲。

 陈嘉庚先生七子、 87 岁高龄的陈元济老人激动地说:

 一百多年前, 家父远赴重洋,开始他一生的创业征程。

 当年家父虽身在他乡 , 但心系祖国, 他认为“诚以救国既无术, 亦只兴学之一方” , 青年时期的他就此立下爱国爱乡 、 倾资兴学的宏愿,以无私奉献的精神, 倾其所有, 发展家乡 教育事业。

 他一生热爱祖国, 忠勇奉公,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振兴中华、 发展教育的伟大事业, 做到了自己许下的“立志一生所获财利, 概办教育、 为社会服务, 虽屡经困难, 未尝一日忘怀” 的誓言。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陈元济先生说, 回祖国, 一定要先回首都。

 从 10 月 18 日开始, 我们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访活动。

 全国政协、 中央统战部、 全国侨联和国务院侨办的领导先后四次会见参访团。

 在参访活动中, 我们这些来自新加坡、 加拿大和泰国等国家的嘉庚后人也感受到了祖国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 感受到了祖国人民对嘉庚先生的深深敬仰。

 陈老说: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 我们早早地来到长城, 一睹这条象征中国人团结和力量的东方巨龙。

 我尽管行动不便, 但在亲属的搀扶下,也登上了长城。

 ” 陈老说, 登长城一直是我的愿望。

 在过去的 45 年中, 陈老四次到北京, 北京乃至整个祖国的巨大变化, 让他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从巍峨雄伟的长城, 到气势恢弘的明十三陵, 祖国 5000 年的文化积淀让嘉庚先生的后人们沉醉其中。

 来自泰国的嘉庚先生重孙陈毅说, 通过这几天对北京古迹的寻访, 他真正探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 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 而刚到北京的那天, 正赶上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这让他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祖国, 在我心中重千斤。

 ” 陈立人是嘉庚先生的长孙, 他这次

  是第三次带家族团来北京了。

 他说, 嘉庚先生的后裔分布在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中有不少人没来过中国, 对祖国的历史和发展也不了解。

 这次他特意带上了不少嘉庚先...

推荐访问:嘉庚精神 完整 精神 文档

版权所有:广义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义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广义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90048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