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4篇
【篇一】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大纲
一、依法治国的提出、发展和全面推进的伟大意义和总体目标
1.依法治国的提出、发展和全面推进
2.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2.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3.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队伍工作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正文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在这有机统一的整体中,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保证。这既是党的基本纲领的内在有机统一性所决定的,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基本纲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事业所决定的。本讲主要涉及了依法治国的提出、发展以及全面推进的伟大意义和总体目标,以及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六大主要任务。
一、依法治国的提出、发展和全面推进的伟大意义和总体目标
1.依法治国的提出、发展和全面推进
什么是法制?一个是法律得到普遍的实施,第二就是法律又是一个良好的法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全面推进法制中国建设的新的目标。
法制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是世界法制的共性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的产物。法制中国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而且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内。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法治国家的基础原则、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具体说起来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利的法制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体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法制体系,另一个就是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使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总体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这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我们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国家,最后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如果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话,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建设法制中国的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我们依法治国的目标更加清晰。而且,当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体目标值下,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具体的目标体系,也就是国家的法制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以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样我们的目标就更加清晰、具体和细化了。
2.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使我们国家的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为我们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意义。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把依法治国定位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保障这个高度,就表明了我们要更加注重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可以说是我们在建设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凝聚改革共识,寻求使社会成员能够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而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我们良好的宪法法律和法规。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凝聚改革的共识,才能调整利益关系,才能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我们就必须实现法制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全面推进法治国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齐头并进,我们要更好地运用法制来促进改革。法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法制本身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需要用法制的思维来谋划改革的思路,靠法制的方式来破解社会矛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深化改革也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能靠法制而不能靠人治,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我们就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法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表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治国理政,就必须摒弃人治,推行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此外,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败,都必须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不仅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执政规律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认识。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提到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又专门提到了如何加强宪法实施的问题。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法律权威,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个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个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的活动准绳,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给予追究。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国家在推动宪法实施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在宪法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的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里面得到了确认和体现。
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保障宪法的实施,我们必须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与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要按照宪法确立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以及国家政权的体制和活动准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为什么说我们提出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提倡坚持依宪治国呢?因为法制可以分为实质意义的法制和形式意义的法制。形式意义的法制,就是指依照法律来制约国家权力;
实质意义上的法制,就指依照宪法来制约国家权力。我们现在提出的依宪治国,这个宪法国家,它是实质意义的法制国家的理念。我们现在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我们就需要把执政党的主张、把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把这三者统一起来,制定价值目标,凝聚改革共识,协调利益关系,这就必须通过宪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且通过宪法的实施来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和化解矛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调依宪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宪法和法律实施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的制度还不健全。第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第三,一些人滥用职权,知法犯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的权威。第四,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在内的人群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过程,从法律体系向法制体系的转变过程中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强调宪法和法律的实施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我们健全宪法的实施机制,要使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以权代法、以严代法、以权压法、甚至徇私枉法。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违宪行为加强监督,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来监督宪法的实施。根据我国《宪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这项制度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来行使国家权力,包括行使违宪审查和监督宪法实施的神圣的权力,这是符合我们国家体制的。此外,为了保障宪法的实施,我们就必须对宪法进行解释。解释宪法,也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很重要的体制和机制。
2.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在中国,简单地说起来,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行政权的来源要有法律依据;
第二,就是行政权的行使要符合法律;
第三,如果违法行政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同时,我们的法制政府还要基本建成。法制政府是对政府体制机制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法行政要实现的目标。也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现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地方、有的部门的决策还不够科学、不够民主、不够依法,政府职能的转变仍然滞后,政府和政府的一些部门仍然管着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所以说,我们提出来进一步深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问题。另外,在我们的行政执法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乱执法、粗暴执法、甚至个别执法部门充当了黑恶势力保护伞,执法不重视程序、甚至违反程序的问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高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制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制政府,也可以说是我们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这个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依法行政的水平,直接体现着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他们的管理水平。我们过去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现在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解决依法行政当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另外,我们过去说是建设法制政府,现在我们要加快建设法制政府。这些都对我们行政机关,包括我们政府和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因此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私枉法。习总书记还强调,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制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绝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所以说,习总书记为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提出了要求。
贯彻实施我们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法制政府的发展战略,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诚信守法的法制政府。也可以说,我们这个法制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一个责任政府,一个阳光政府,一个效能政府,也是一个诚信政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健全依法决策的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的程序,要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实际上就是把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法定要求具体体现出来了,同时还体现了权责一致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就我们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就是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的层级,加强制定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机制。再就是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完善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构公开。
3.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为了确保公平正义,必须确保司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要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就是指省以下的法院和检察院的人财物需要统一管理,它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司法人员的统一管理,再就是财产的统一管理,最后一个就是物资的统一管理。而且提出来要探索以行政区划适当分离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此外,还要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的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要健全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要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健全司法权力之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机制,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具体来讲,就是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银行存款、处理涉案财务的司法程序,建立错案的预防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提出的司法改革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这就是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行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也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习总书记说,司法机关要围绕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觉到公平正义来开展工作。所以,公平正义是我们政法工作、司法机关的核心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如果领导干部插手了具体的案件的处理,那么要把它记录在案,而且要通报,进行责任追究。这样就为我们排除个别领导干部对司法活动的干预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还要依法保障和健全司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机制,我们的法官、检察官还有其他的司法人员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职权,而且他们履行职务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还提出,要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的相分离,探索实行和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和检察机关提请公议诉讼的制度。公议诉讼,就是指检察机关它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人,对那些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他们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请诉讼,要求法院来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来保护社会公众的公众利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要推进严格执法,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则,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改革,而且要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要实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这就对司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还提出保证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政、涉讼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辩明的阳光司法,建设阳光司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包括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还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为我们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来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力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和坚定的捍卫者。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了六轮普法行动,另外我们还设立了法治宣传日,也就是每年的12月4号。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把这些制度规范化。第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深化基层的组织和部门、行业的依法治理,要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而且要建立完备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的机制,完善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总体上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各个方面对我们建设法治社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5.加强法治队伍工作建设
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我们必须加强法治工作的队伍建设,要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我们这支法治工作队伍,有法律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理论工作者,更多还是需要执法人员,还有就是法官、检察官、警察这些司法人员,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成员。这些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比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而且他们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只有这样,这个法治工作队伍才符合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建设高素质的法治的专门队伍,这个专门队伍包括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而且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和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之间的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律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入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并不断完善这些人员的职业保障体系。所以说,我们专门的法治队伍,包括了立法的、行政的、司法的这些部门,而且这些部门之间可以互相的交流,将来我们需要把这种相互交流进一步规范化。
第二,加强法律服务队伍的建设,我们说法律服务队伍,主要有律师,还有其他的一些法律服务工作者。这些律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且要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这些优秀人才互补且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第三,创新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我们要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要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完善三个体系,即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要推动我们的课程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这些都为我们加强法治工作的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所以说,依法治国、党的领导、还有人民民主三者需要做到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意,所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力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依据党内法规来管党治党。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到了一个党内法规的问题。党内法规也是我们完善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来,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严带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的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来,要使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发挥党组织的两个领导核心就是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同时发挥非党机构的党组在单位里面、机构里面的领导核心的作用。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这两个方面都提到了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专门提到,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事迹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能不能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这项规定其实非常重要,这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高了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明确提出要把领导干部是否依法办事、是否遵守法律作为组织部门考察领导干部、识别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条件。
另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专门对如何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依法保障一国两制的实现和推进祖国统一,保障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做了明确的规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来,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除此以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强调领导干部在推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需要从法律的视角、按照法律的精神和法律的原则以及法律的价值目标来审视问题、思想问题和分析问题。法治方式就是按照法治的要求来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有法有据,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同时提到了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这其实就提到了一个党内法规的问题。党内法规主要是规范党员、规范党的组织的行为规范,那么严格地讲,所谓党内法规就是指党的中央组织、中纪委中央的各个部门和省一级的地方单位,他们规范党组织的活动、工作以及党员行为的这些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包括党章,党章是根本性的党内法规,它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的义务权利以及党的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其他方面的纪律的一些根本性的规定。再就是准则,准则是指对全党政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的基本的规定。再就是条例,条例就是指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全面的规定。再就是规则、规定、办法、细则,这是中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级地方单位对党的某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或者事项的具体规定。简单地说起来,党内法规包括七种,就是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这七种党内法规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党章是根本性规范,准则是基本性的规范,条例是全面性的规定,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是具体性的规定,党内法规对于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来要通过完善我们的党内法规制度来逐步地形成我们完善的、健全的党内法规体系,从而为我们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的、可供遵循的制度依据。
大转折 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大纲
一、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起点
1. 历史发展的脉络
2. 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3. 大转折
4.新起点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一个目标
2.一条道路
3.五个原则
4.六大任务
正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新起点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遵循。按照总目标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期,建设法治中国可待。本讲将从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起点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方面进行深刻阐释。
一、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起点
1. 历史发展的脉络
我们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在进行法制建设,建国初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都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法制建设有如下表述:“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最后四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现在称之为“老十六字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转折,形成了我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基本路线一直在我党得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日前在讲话中仍然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判断始终是没有动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民主法制建设,我们之所以会在文革期间出现所谓的“十年浩劫“,主要的原因就是民主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甚至缺位。因此,以史为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民主法制建设。可以说,用制度来管人的这个理念实际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中就已经跃然纸上。对法制的具体要求就是所谓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党在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以后,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以及接下来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的思考上的一种升华,也是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个阶段就是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一个很鲜明的口号,这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五大提出的法治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有一些不同。十一届三中全会讲的是制度的制,到了十五大,讲的是统治的治,简言之就是讲究体系,而不仅仅是研究制度,体系还包括制度的实施和保障。我们党过去讲法制,关注的是让法律对我党的执法有帮助,要发挥法律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而到十五大之后,就不仅局限于此了。因此,党的十五大全面推进了法治理念的升华。
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党对法治又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老十六字方针”,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的十六字,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新十六字方针”意味着我们依法治国已经跨越了建章立制的阶段,进入了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新阶段。
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党继续提出了法治建设的总目标,那就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一要求强调了中国的道路、中国的特色和解决中国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到了近期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法治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法治建设的道路和任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法治体系。这当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提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法治国家的内容没有具体明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法治国家的内容就是法治体系。这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贯彻落实的第一个要点。第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建设,一个是建设法治体系,一个是建设法治国家。无论是建设法治体系还是建设法治国家,都不是一两天,也不是几年能完成的任务,它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用了“建设”这个词。
以上,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脉络,从建国以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到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到今天的四中全会,简单梳理了党在治国理政方面一条大致的历史发展脉络。
2. 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从我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出,我党对依法治国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到了十八届四中全会,这种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前,我党从没有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由此可以看出,依法治国得到如此高度重视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二,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我们党从1949年到今天,执政60多年了,更多讨论的是执政的问题,但是以前的代表大会、全会从来没把法治作为会议主题。第三,以前法治都是作为其他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谈到政治体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或者在推进政府改革的时候,里面有一段话来谈法治。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整个会议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法治来展开的。我认为这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也是第一次。第四,中央全会第一次以法治作为主题来做出重要决定。在党的文件当中百分之百的来谈法治方面的问题,这是第一次。这四个第一,说明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确实是前所未有。
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党中央会在当前这个阶段如此重视依法治国呢?当前,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什么党单单要把法治突显出来,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升到这样一个高位呢?一个根本的理由就是形势和任务所决定,我们所处的这个形势和任务决定了我们不能不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因此,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发展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依法治国。
我们讲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种发展。过去,小平同志讲一百年不动摇,那今天习近平同志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但是发展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过去的发展更多的是外延式增长,就是投入大、产出多。前段时间,国外有机构根据购买力对GDP重新统计,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继续发展不就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外延式增长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如今已经日益突显。比如说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现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感觉到雾霾天越来越多。这就表明粗放式发展不可为继了,外延式发展的道路行不通了,那我们未来的路在何方呢?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我们现在的发展需要做到科学发展,走内涵式的发展。内涵式的发展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就需要法治,因为市场经济需要法治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所以我们党会在现在格外重视依法治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人做买卖、开工厂,主要是靠熟人、靠关系。比如一个人做批发、一个人做零售、另一个人再做源头等等,大家做得很好,然后家族式发展,遇到不认识的人就得先交朋友后做生意,这种熟人式、家族化经营的现象在过去20世纪80年代非常普遍。然而,今天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成为首富,我们发现,互联网产生的经济,谁都不认识谁,我们称之为非人格化经济。做生意必须要找熟人,这是传统经济,那么现在做生意、存钱、投资不需要找熟人。人显然就靠不住了,那靠什么呢?答案就是靠法,所以人们会把市场经济称为法治经济,非人格化的商品经济就必须要制定规则。
第二,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我们党必须重视法治。如今,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初期的改革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现在各种深层次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去解决。那就要有法治规则。举个例子,官商分离是政治清明的要求。把官放到商的位置上,又不让他拿商的钱,这个改革就会触动别人的利益,那就得拿法律把规矩定下来,一个人可以选择要么去做公务员,公务员就只有固定工资,要么可以去国企,或者经商致富。商和官是不能混同的,混同就要出问题,混同就会有腐败。所以我们要改,而且必须依靠法治规则去改,这样的改革才既有合理性,又有执行力。
第三,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必须通过法治来化解当下复杂的社会问题。现在的一些矛盾,其实就是社会矛盾激化后的表现。既然整个社会都在转型,那就意味着有人会受害,有人会受益,这个阶段不可跨越。我们的转型必须在经过一个矛盾的集中爆发期以后回到轨道上来,回到规则中来,而这个轨道、规则究竟是呢?答案就是,体制内法治的轨道和法治的规则。
第四,反腐倡廉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我们要重视法治。我们都知道打击腐败只能解决不敢腐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还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叫不能腐。解决不能腐靠的就是制度和治理,制度要抓起来,要管用,要进行治理,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以很多腐败都出在审批权集中的地方,就是因为制度设计有问题,谁去了到那儿都很难把持住,这个制度问题显然不能通过打击来解决,靠什么?靠法治。
所以上述四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们要高度重视法治。
3. 大转折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为我党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次大转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的转折,对于法治在治国理政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认识有了新升华,有了一次转折。首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键是要解决党、人民和法治三者关系,这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得到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其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坚持依法执政,首先是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一直讲执政就是领导权,你领导他,我领导你,但是今天讲依法执政,就是要求我们党带头守法,自觉执行法律,这就是依法执政的一个主要方式。这种转变,是以前没有这么明确表达过的,这是第一个转折。
第二个转折是战略转折。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的过程当中,主要依靠的不再是别的东西,而是主要依靠法治,所以我们说这是治国理政的战略转移,或者说战略转折,即我们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要转折到依靠依法去治理国家,依法去治国理政。
第三个转折,布局路径的转折。这个布局就是在系统和联系当中推进法治,党也好,国家也好,政府也好,都得照法律来。这个牵涉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和联系,因此我们称之为布局路径的转折。
第四个转折,体系的转折,就是由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的转折。三十五年来,我们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有几百部法律和数量庞大的法规,但我们需要的还不仅仅是法律体系,我们的依法治国还需要从法律体系的建设转向法治体系的建设。简言之,法治体系包括五大体系。第一,法律规范体系;
第二,法治实施体系;
第三,法治的监督体系;
第四,法治的保障体系;
第五,党内法规体系。我们过去是讲法律体系建设,就是我们要制定法律让它配套,那这个法实施到底怎么样,还要对它进行监督,法律的实施是有条件的,这就需要保障,所以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和最后的党内法规体系,这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都是第一次提出。
以上就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方面实现的四个转折,即认识的转折,战略的转折,布局的转折和体系的转折。
4.新起点
我们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是始终不变的,但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创了几个新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起点。在治理体系当中,主要是法治体系;
治理能力当中,主要是依法治理的能力。我们以后衡量党的治理能力,首先就是要衡量党依法治理的能力。
第二,建设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经济有内生动力的发展,而这种有内生动力的发展靠的就是法治。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现在的改革涉及到很多既得利益者,因此必须用法律来进行引导改革,必须用法治去推动改革,必须用法律、法治来保障改革。习近平同志曾经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两个观点。一个是授权改革,就是要得到法律授权才能干事情,要先得到法律授权;
第二个叫做变法改革,把法律改了以后,我们根据法律再来改。比如说,司法改革,我们不能先草率地改,必须先改革法律,然后再改革司法。又比如,十八届四中全会讲到一个内容,说我们可以从律师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当中,吸收一部分人去当法官、检察官,这就面临着一个障碍,即进入法官队伍是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相关的从业资格,但事实上很多教授根本就没去考过司法考试,如果我们让教授去当法官、检察官,但是他却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让这些教授去法院检察院挂职锻炼,这个办法在当前看来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把这项内容写了进去,相应地再去修改法官法和检察官法。这就是所谓的新的做法,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起点。
第四,反腐倡廉的新起点,从权力反腐和纪律反腐、制度反腐,走向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治反腐。反腐的措施制度化,让每一个人都不能违背法治的原则,这就叫法治反腐。我们的举措、我们的规则、我们的行动,任何一项都不能背离法治,不能以反腐之名去践踏法治。
第五,法治实践的新起点。今后的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法治综合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墙上的、纸上的法律,变成地上的实践,要把一项项已经成文的法律变成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已有的法律要真正实施起来,法律如果不实施,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这样的法律是没有多大用处。
第六,党内法治建设的新起点。这个新起点在于它把党内法规纳入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战略之中,这就是说我国现有的法治,含着党的法律。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大,如果始终把执政党的“家规”关在门里面,而不受法制的原则的统领的话,那这一现象本身就有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地方,党委政府联合发了文件,有一个当事人申请信息公开,政府说对不起,这个文号肯定是党委的,以党委的名义发的,文件的它文号、印章都是党委的。当事人就只能再去找党委,而党委可能又会说问政府要。当事人两头落空,很可能就回去法院起诉,法院却会告诉他不能告,因为政府不是发文机关,发文机关是党委,而党委在法律上又不能当被告。这就叫“两张皮”,即国法和党规之间是完全隔开的。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党规放置在国法、法治的系统里面,这就是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新起点的六个方面。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总布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形成了很多重大的决议,其中一个是目标,另外一个就是道路,第三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最后就是确立了六大任务。以下我们将对上述四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一个目标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第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这个总目标勾勒出来,称之为“两个建设”,即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建设法治国家的这个总抓手写了出来,这个抓手就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不仅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新点。具体来讲,法治体系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第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第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第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最后,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就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总目标。
2.一条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解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法治的道路,而不是人治的道路,也不是权治道路,更不是专制的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的道路,是我们今天这个国家要走的路。它源于中国,它符合中国的实际,同时它必须解决中国的问题。第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它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我们的政治体制、由我们的政治原则以及政治方向所决定的。第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传承的道路,是一个发展的道路,更是一个改革创新的道路,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其实,法治讲究的是稳定、是固化,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治,是为全面建设小康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的,所以它需要处在这个大的国家体系和国家发展环境之中,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3.五个原则
依法治国应该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分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治国应该由党来推进法治,是党领导下推进的法治,这一点是不能有含糊或者模糊认识的。
第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意味着:首先,法治的推动要靠人民;
其次,法治必须要保护人民的权益;
第三,法治推进要依靠人民的力量,要惠及人民大众。
第三,依法治国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法治是所有人行为的底线,我们讲做人的底线是什么,为官的底线是什么,比如说不能杀人放火,这就是底线,不能偷鸡摸狗这是底线。老百姓不能杀人放火,那么为官的人同样不能杀人放火;
老百姓不能偷鸡摸狗,为官者也同样不能偷鸡摸狗。别人的钱不能拿,公家的钱不能偷,这就叫底线,无论官做得多大,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上,为官者都跟老百姓是一样的,底线平等就是法治权威。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包含了德治和法治两个问题。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大多数人的大多数行为在大多数时候都要受到德治的约束,德治是要形成内心的约束力,使人能够通过内心约束自己的行为。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法不责众,如果人人都在违法,那么国家就很难治理,所以必须充分利用道德规范去约束人的行为,约束人的心理,这样才是一个有德的民族,而只有有德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民族。所以必须是德治和法治的结合。
第五,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第一,中国的实际就是共产党的领导。第二,中国的实际必须要符合中国的国情。第三,中国的实际就是必须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从这三个方面我们来解读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就可以看出依法治国当中一以贯之的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问题。
4.六大任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六大任务主要包括:
第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法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就改,如果有过时的地方,我们就废,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我们就解释。一个好的立法必须是及时、系统、针对有效的。
第二,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要加强宪法实施。第一个就宪法实施的监督制度,宪法实施要有监督,没有监督是谈不上实施的,第二个这由谁来做,主体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第三个提了一个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第三,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立法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参与,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的趋势,法律应该成为全社会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一个机关几个人的意图,所以需要公众与社会各方参与。参与是必然的要求,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参与的途径参与的机制。立法机关主导,就是人大主导,这就意味着我们是人大立的法多还是政府立的法多。但是目前是政府立的法多,今后的部门立法应该适当减少,应该由立法机关去主导立法,部门立法的弊端现在越来越明显,因为部门在立法的时候,会把自己的私利加在当中,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对自身有利对别人不利,这就从根子里埋下了法律实施的障碍。
第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因为我们没有谁不和政府打交道,所以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点。如果政府不守法,那就意味着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工作当中,遇到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守法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这是党对法治政府的界定。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政府的职能是不是科学的,政府该管的是不是要管,不该管的是不是没有管;
同时,政府的权责是法定的,权利来自于法律,责任也来自于法律,政府履行职责、行使权利必须要有法律根据;
此外,还需要做到执法严明、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政府机关也是一个执法机关,不但要守法,而且要讲信用,诚信为本,尤其在经济建设招商引资与对外合作当中,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我们讲法制政府是守法诚信的政府,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政府的六个界定。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加强政府履职能力的建设与对政府职能的界定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说选择性执法,想管就管,不想管就不管,这就不叫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五个法定化,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机构法定就是不能乱设机构;
职能法定就是管什么、不管什么要找到法律依据来界定;
程序法定就是政府行为必须有法定程序;
责任法定就是政府管错了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五大法定化,实际上是对法制政府的一个更严格的要求。最后还有一个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包括三个清单,一个叫正面清单,就是哪些是政府的权力要写出来,一项一项列清楚;
第二,哪些是老百姓要干的,政府不能去做的,这个叫做负面清单;
第三,责任清单,哪些是政府必须做的。这三张清单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政府权力清单。
此外,还需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制度。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设立了五个法定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第二,确立了责任追究制度,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终身责任追究,这是它的一个亮点。第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行政机关提出的五个公开。对于常态,主要针对的是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
第五,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首先,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查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第二,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分离?因为法官只做判断和决断,执行不应该归法院,这样有利于法官更加独立公正,忠于事实、忠于法律来做判断、做决断。第三,推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司法现在有一些制度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改革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讲法官办案,所有的责任法官来担,而且这个责任追究是终身的,权责一致。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老百姓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力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一,要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这是政治要求。第二,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的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第三,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做法。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第一,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包括立法、包括执法、包括司法、包括守法,这叫全过程。第二,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利,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第三,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我们过去讲政府依法决策,但是党委决策也要依法,不只依照国家的法律,同时还要依据党内法规。第四,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各个单位的党组织要把本单位是不是带头守法监督好,用权的时候是不是违法,这叫主体责任。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的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把党内法规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内容来讲,十八届四中全会是第一次。从前,我们通常把党规和国法分开来讲,但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始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问题上讲党的法规,这是一个新的创造,将来会有更丰富的内容出来。
最后,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法治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讲,法治建设要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党还是政,无论是政府还是人大、政协,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依法治国还是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干部要选拔、干部要任用、干部要调整,组织部门在考察的时候,不能光考察这个人作风好不好,这个人工作抓得有没有成绩,还要考察他依法办事的能力。这两条其实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有比较扎实的作用。
依法治国与人类文明
大纲
一、人类文明与法治
1. 什么是法治
2. 法治的初步形成
3. 法治的特征
二、相比于农耕文明的国家权力不受约束状态,法治优越性何在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原则和根本保证
1. 指导思想
2. 总目标
3.原则
4. 根本保证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
1.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正文
一、人类文明与法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我们从人类文明与法治关系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1. 什么是法治
法治,它是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一种状态。有没有法治,这是商工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根本区别之一。
我们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有两百多万年,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在蒙昧和野蛮中度过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第一步是农耕文明,最初解决的是民间的相互武力争斗问题。
英国学者约翰·密尔在他的名著《论自由》中间曾经打一比方,这就好像是一群鹰在一起生活,它们也互相打架,以强欺弱,为保护弱者免受强者欺凌,就需要一个最强者为王去压服鹰群中其他较强者,人类出现农耕文明时代与此很相似。农耕文明时代,国家的建立、君主制形成、法律制定实施,大体上起到禁暴止争,维护社会内部相对和平秩序的作用。
国家出现以后,国家权利的执掌者,也许有欺凌普通社会成员的倾向,所以这就需要对国家权利加以约束限制,整个农耕文明时代,没有解决过这个问题。直至人类进入商工文明时代之后,才发明了这种全新的国家治理形式,即法治,它代表着人类在政治领域也进入文明时代。
2. 法治的初步形成
法治的形成,可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代,但古希腊文明后来被罗马人征服,这个文明后来堕落了。
(1)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立法限制王权。
这个革命实际上就是政变,当时英国的议会成员有很大一批是信奉新教的,而当时的国王詹姆斯二世信奉的是罗马天主教,国会的议员们发现这个国王执政一段时期以后,又要恢复他父王的那套统治政策,其中包括要迫害清教徒,觉得这个国王很可怕,于是他们就派了几个代表,找在荷兰执政的奥兰治亲王威廉(詹姆斯二世的女婿)来谈判,条件是当上国王以后,要按照我们议会的立法去执政,詹姆斯二世听说这个威廉和他女儿率军来和自己争夺王位,没有任何准备就逃跑到北爱尔兰去了,这样威廉和他妻子玛丽就兵不血刃如愿地登上了国王和王后的宝座。
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如约接受议会提出的法律文件《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以下称为《权利法案》),这一法案构成了系统的规范约束王权的法律文件。1700年又制定了《王位继承法》,主要规定三件事:第一是王位的继承的顺序和规则,杜绝防止了在王位继承上出现野性、阴谋、叛乱的活动,这给英国后来三百多年的政治稳定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第二,规定国王不得罢免法官,这实际上是宣布了司法独立;
第三,规定所有的官员要效忠法律。标志着英国开辟了一条人类政治文明的大道——法治。
3. 法治的特征
法治的六大特征:
第一,按照宪法规定建构国家权力机构和确定其相互关系。
《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成为英国最初的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英国之上”的原则,使英国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共和政体。
大概一百年之后,美国立宪吸取了英国立宪的经验和后来政治学、法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制定了美国宪法。宪法从第一条规定议会,第二条规定总统,第三条规定法院,第四条规定联邦政权和各州政权的相互关系,这四条条文直至保留至今。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在1791年制定宪法,期间法国在八十多年中,探索实施共和、君主立宪、实施帝制,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制定,政体才基本稳定下来。
从英国立宪、美国立宪、法国立宪之后,世界各国都以此为楷模并形成一个共识,把通过立宪实行法治、限制以王权为代表的国家权利,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
第二,由不同的国家机构分别履行不同的国家职能。
人类自从国家建立后,其必定履行公共职能,早期为战争和祭祀。后来国家职能发展得非常广泛,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外交,组织经济、征收捐税、发展民生等。多种多样的职能怎么来履行?传统农耕文明国家的政治现象是有法律而无法治,原因就是所有的国家职能权利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去;
商工文明时代,是由不同的国家机构履行不同的国家职能。
法治国家,具体怎么划分职能权利?由什么样机构履行什么样的职能?各国处理方式不一样,使得各国政体各不相同。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英国是君主立宪,欧洲还有许多国家也都是君主立宪。德国采取的是议会共和制,法国、俄国采取的是半总统制,瑞士是委员会制,这些政体组织形式虽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原则是共同遵循的,即都不允许一个国家机构总揽国家所有权力。
第三,国家的立法权必须由社会成员代表组成的会议机构来行使。
法律得由人民自己来制定,以此体现人民处理国家事务,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立法的替代形式就是人民选举代表,也叫代议立法,所以各国的立法,一定是由民选的代表组成的会议来进行。
第四,直接处理国家具体政务、事务的国家政府(行政)机关,必须依照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办事。
第五,国家司法机关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地对社会成员个体间的冲突纠纷、以及社会成员个体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冲突纠纷加以裁决。这里特别要强调司法机关的独立性,社会的公平公正性。
第六,国家机构、所有官员、人民群众个体必须拥有一个共识: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它们是处理一切事务纠纷的依据。
二、相比于农耕文明的国家权力不受约束状态,法治优越性何在
法治国家具有的优越性,主要是四点:
第一,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人身安全自由可以得到保障。
近现代法治国家有一系列法律措施,防范国家随便杀人:首先在组织形式上,设立专门机构组织进行判决;
第二,保证法院裁决公正,明确规定司法独立;
第三,通过一系列诉讼程序(包括审判公开、人民陪审、无罪推定、被告辩护、证据锁链等原则),限制法院不得随意判人死刑。同时进一步规定法官在判决时必须遵循刑法的三大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法限制原则,对公民的人身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对法治问题的认识比较滞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理论不承认国家、政府可能滥用公权力侵犯公民权力。所以不认为有法治的必要。如列宁曾说过,“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获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 苏联肃反运动从1934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结束,很多人是被法院、检察院之外的国家机关判处死刑的。柬埔寨共产党在执政短短3年多时间内,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一大批干部被清除,其部下和亲属受株连,大量无辜者被滥杀,受害者不计其数。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时期发动的肃反运动和建国后开展的“文化大革命”都使成千上万共产党人遭到迫害。
第二,法制状态下,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得到保障。
第三,法制状态下,公民个人(机会、利益的获得等方面)能得到比较公正的对待。
第四,法治状态下,公民个人遭受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侵害时,能够通过特定的途径、程序与其抗争,获得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和补偿。所以仅从这四个方面看,法治就比非法治的治理状态要优越得多,所以它值得我们共同追求。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当代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它有什么样的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法治建设决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社会生态良好的社会状态,为实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原则和根本保证
1. 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 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原则
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坚持五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
1.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完善立法体制,坚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治它有什么特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的解释主要是六大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我个人认为这六个特征都很重要,最重要恰恰是守法诚信。应该把守法诚信作为法制政府的第一特征。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时候,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3.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4.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制意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5.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
6.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提高党员干部法制思想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小结: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
大纲
一、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3.加强法律的实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加快推进司法改革
5.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正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本讲将从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三个方面做深入分析和解读。
一、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之前的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把“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起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路径。这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放在一起,把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放在一起,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创。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报告,完全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来展开,可见我们党把法治摆在了一个更加神圣、更加重要、更加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上了。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有四个法治方面的标准。第一就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第二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第三是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第四是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法治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军事、科技的发展尽管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实力,但真正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实力的是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因为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蕴含有一种力量,与其他物质文明相比的话,更有价值,也更有力量,能够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这就是法治。所以,法治是一个国家价值的体现,也是政治文明高度的标准。
2010年,温家宝同志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一个执政党取得政权之后,就要善于把党的主张和意志通过程序变为宪法和法律,然后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是执政党和夺取政权的党最大的差别。执政党要学会怎么用更加符合执政党地位和规律的要求和方法去执政,要学会如何把党的主张和意志同人民的主张和意志一道,通过程序变为宪法和法律,再依靠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我们讲法治,更多是把法治看成是一种人类文明的结晶,这种价值本身,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的富强、文明、民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的第二个重要意义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法治,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套符合现代理念的国家制度体系,因此现在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每一项重大的改革,都是以法治为推动和保障的。政策改了,法律没有修改,行不行?肯定不行。最重要的是,法治要起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没有法治,很难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依法治国的第三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需要体现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起建设。如今,依法执政被纳入到整个国家的法治体系、法治框架内,实际上就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这说明我们党在执政方面,尤其是执政的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注重用法治的方式治国理政,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依靠法治来加强和提升我们党执政的能力以及治国理政的能力。
依法治国第四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够有效约束、规范公权力,保护公民私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刚提出依法治国的时候,很多人不能够准确、完整、全面地理解它,甚至提出依法治村、依法治家。一个国家推行法治,讲依法治国,必须落实到方方面面、各个层次,但法治的核心不是治老百姓。尽管严刑峻法总能让老百姓服服帖帖,但如果法治的中心放在了治老百姓上,那事实上就已经背离了法治的含义。所以说,法治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管老百姓的法,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是法的统治,不是人的统治。大家都按统一的、平等的规则,即良法来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力,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才是法治。
温家宝同志曾经讲过一段话,法治天下,只有法比天还大的时候,才能做到法治天下。他说,现在都讲法治,法治精神,我理解的法治精神是什么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宪法、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一切组织机构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第四,立法要发扬民主,法律要在群众中得到宣传普及。第五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五句话,基本上是把法治的最核心的几个要素都讲清楚了。我们说的法治,首先应该强调宪法法律要有尊严,第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是一切组织机构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里讲的一切组织机构,包含了执政党、参政党,包含了各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治强调的所谓的良法就是制定良好的规则,而良法又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行,谁都不能逃脱,老百姓要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表达自己的诉求。最后,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我们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约束、规范国家公权力,保障老百姓的私权力、个人权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法律的权威靠人们的信仰,靠人们的信赖和维护。同时,人们也有义务有责任去维护法治的权威。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表述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的概念。过去我们有法律体系一说,我们制定了242部法律,700部行政法规,8600部地方性法规,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府规章,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领域、完整的、有机的法律规范体系。但是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体系”。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法律制定完备且能够得到切实的遵守和执行,又有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这才叫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动态的、立体的、完整的,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的一个有机的完整的体系。
那么,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在立法层面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在法律的实施层面,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在监督层面,我们要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在保障层面,我们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五个体系,跟过去我们很多提法是有关联的,前后出现的概念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主要是对监督部门而言的。监督机关要对整个法治的运转形成严密的监督,当然这也包含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这些不同主体完成的监督要形成一套完备的、立体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这是从党的领导、从全社会法治意识提高的角度来谈法治的保障问题。如果我们都不懂法,如果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没有倾注这么多的精力,没有做出全面统筹的规划和推进的话,那法治也很难得到保障,也就更难形成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是指党内的一套规范体系,这也是首此纳入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所以,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建成了一个由五个体系共同构成的法治体系,旨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按照公报的要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有两条特别要求。
第一,要在党的领导下,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统一。
第二,为了实现这个上述五个体系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三个依法”,我们需要共同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一起建设。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任务包含有以下几点。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以往我们强调未来的法治任务就是科学立法,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是要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的实施。
那么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呢?为什么要形成这样一个体系之后要加强宪法的实施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重申了这样一个说法,把宪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宪法意识淡薄,落实宪法、实施宪法的保障机制不完备,违宪现象时有发生,宪法在很多人的眼里是空洞的、抽象的,大家不认为宪法重要,甚至认为宪法可有可无,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哪个人违反宪法被追究责任,至少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很少发生,但违宪的事例实际上时有发生,但是我们说它是违法违纪、违反原则、违反政策。在这一点上,我们跟西方很多国家形成了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国总统就职,手要按在宪法上,对着首席大法官宣誓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实施宪法。我们是没有这样的制度的。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规定了宪法宣誓制度,所有的领导干部上任时都要对宪法宣誓。这样一个制度,它可以有力提升宪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此外,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设立了宪法日,实际上是唤醒全民族对宪法的高度认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个制度影响深远,相信对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为了保障宪法权威,还要加强宪法解释,要完善宪法的解释程序机制,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宪法实施制度和监督制度。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前,学术界、理论界提了很多建议,有人提出要搞违宪审查,有人说人大要设立宪法委员会,甚至有人提出要设立宪法法院。当然这些观点最后都没有被采纳,但是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全国人大加强宪法的解释机制、程序机制,要加强宪法的实施监督制度。
2.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需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一个关键,而且必须坚持立法先行。过去我们一般都讲政策先行,领导讲话先行,会议精神先行,现在强调立法先行是有针对性的。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考虑立法的问题,只顾着改革创新,只顾着突破现有的羁绊,最后就导致我们的很多改革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所以现在提出了立法要先行。比如上海自贸区,全国人大要立法、要授权,不能使上海自贸区试验处于一种违法改革的境地。还有很多重要的制度,它本身的改革就是修改法律,所以说立法先行,很多东西是靠立法去引领和推动的,尤其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的这个关键。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到立法的全过程,要完善立法的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所谓立改废释并举,就是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废止法律、解释法律齐头并举,目的是为了增强法律实施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立法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它的实施过程,关键是要在立改废释这个方面把握好。
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地方立法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这是针对长期以来我们的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的利益法制化、部门主导法律的起草而言的。近一二十年,部门立法已经成为常态,部门起草法律,制定出一些有操作性、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这固然是好的,但部门立法最大的弊端在于立法时因为有部门的利益在掺和其中,因此立法时更多是维护了本部门的权利和利益。许可权、审批权、收费权、处罚权、强制权、政策制定权,这些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把它固化下来。我们中央五十多个部委,有的地方更多,每个部门起草法律时都试图把自己的利益、权力固化、强化、法制化,因而很难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很多部门的法律起草论证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并且这一问题有时还非常严重,谁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已有的权利,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越大越好。所以国务院法制办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最后导致的结果就都是空话、套话,把能操作的东西都删了。这是部门互相争权夺利的一个恶果,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是没有办法实施的。
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在全国就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在地方,比如在北京,就由北京市人大来主导北京的地方立法工作,包括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都要由人大来主导,因为它是法律的问题,必须交给人大主导。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依法赋予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当然也有法律界的人士担心这些城市的人大政府从来没立过法,因此怀疑他们有没有能力立法,立的法律会不会形成新的法多扰民、上下冲突矛盾这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是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是立法体制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有序扩大公民在立法中的参与权。这一问题可以分两方面。一方面,公民要参与立法的论证,另外一方面,这次新提出了立法项目的征集也要扩大公众的参与。制定什么法律,不制定什么法律,老百姓也有发言权,也有参与权。群众的认可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大政府就有立法的义务或者责任了。
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要加快重点领域的立法,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要推进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力这方面的立法,使得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和落实。
最后就是强调立法的时候,要做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以说立法和改革的关系更加明确了。第一,该修改、制定、废止、解释的法律,不能滞后于改革,要主动适应改革的要求。第二,改革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重大改革要与法有据,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有同志可能会想,如果某一领域里根本就没有立法,那改革应该如何展开呢?那就要制定新的法律。李克强总理讲,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想顺利推进改革,必须加强立法,立法更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3.加强法律的实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那法治政府是什么样子,标准是什么,框架是什么呢?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高效廉洁、公开公正、守法诚信,概括就是公开、透明、负责任、便民高效、诚实守信的政府。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职能科学。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这个政府就是法治政府。
200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建成法治政府,到了今年却没敢说我们建成了,那么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还有六年,这确实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考验。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组成了一个课题组,对全国的53个有立法权的城市政府进行了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最后评价下来总的结论是全国的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形式主义比较严重,而且发展非常不平衡。总的来说,法治政府建设未来的任务非常重,我们说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重点还是在法治政府这一块,所以我们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关于法治政府,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就是关于决策,即行政决策的规范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五个法定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而只有这五个程序都做到位了,才能称为依法决策。事实上,分门别类的行政机关行为的规范化、法治化并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的重大决策权。在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与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区域发展的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的决策时,这个重大决策权过去我们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由于没有程序的要求,出现了“三拍现象”,即拍脑瓜决策、拍胸脯执行与拍屁股走人。看起来是一时的政绩,但实际上可能给国家、给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给公共的利益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个就是要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我们行政机关做重大决策的时候,都应该交给法制办或法制部门认真审核,签署意见,只有得到签署的意见我们才能够做决策,没经过合法性审查的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全国各地太多政府一把手或者党委一把手,没经过法制部门论证就做出了错误违法的决策,这只能是决策者负责了。第三个是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这就有点像我们搞工程、搞机械,盖一栋楼的监理、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业主单位都要质量终身负责。以后行政重大决策也是终身负责制,有了这个紧箍咒,很多领导会高度重视决策的合法性问题。
第二个重点就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的衔接。第一,要注重将执法的力量下沉到基层,比如说街道、乡镇,要赋予它们一定的执法权,因为我们很多违法现象都发生在基层。除了充实基层执法力量之外,要加强联合执法。第二,要强化综合执法,以后在城市管理、文化管理、农业管理等各个领域里,都应该尽可能建立综合执法机构,必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三,在法治政府建设领域里强调的就是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重大领域的执法力度。这是有所指的,即在食品、药品、涉及到安全生产与民生这些方面要加大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严惩各类违法行为,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同时,还要健全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问责和纠错机制。最后,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中央要求,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有些地方,老百姓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全体会议,列席人大的会议,有些提出会议要公开、要上网直播。有些提出,不光结果要公开,过程也要公开。所以这次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五公开制度,也是下一步对政府的一个挑战。现在老百姓这方面的意识增强了,老百姓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信息公开的强烈要求会逼迫我们政府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4.加快推进司法改革
第四个重点任务是在司法领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提出了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希望这个制度能越来越健全完善,因为中国的司法核心问题,还是在司法不能够依法、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受制于太多的因素,司法的地方化、行政化问题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马克思曾经讲过,法官没有上司,他的上司就是法律。然而事实上,我国现有的情况却是法官还有无数的上司。
第二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就是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目的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提升司法的公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是近期媒体热议的问题,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第一是方便当地的老百姓,另外也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
最后一条就是强调了法官办案质量,提出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错案的责任倒查问责制尽管在理论界是有争议的,但至少对法官形成了一定的约束。
5.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涉及到几方面的问题,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依法行政能力水平,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这是最难实现的,因为这需要内化为意识。我们长期以来是人治社会,人治的观念影响太深,特权思想、等级观念等很多糟粕的东西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尽管我们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人人都想有特权而不希望平等,除非觉得没有得到平等适用、面临着权利受侵害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希望平等适用。
因此,让法治形成为一种文化关键需要做到四条。
第一,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带下,以上率下。只要中央下决心,中央以上率下,领导率先垂范,很多问题实际上是能推得开的,也能坚持下来的。我们中央现在已经做了这样一个重大的部署,能够率先垂范、以上带下,相信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各级公务员在法治方面的意识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二,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形成法治信仰,建设法治文化。针对这一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天天跟孩子们提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些问题太宏观、太高大。我们真正应该讲的是爱你的亲人、爱你的父母、爱同学、爱老师,不能打架斗殴、不能损害他人权益,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这些最起码的底线规则应该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些才是更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不断的提升,孩子们的意识才能够得到强化。所以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文化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三,媒体要理性传播。现在的媒体天天炒作明星的八卦消息,对关系到社会正义、公平良知的这些重大话题,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责任担当。在这样的媒体氛围下,我们的法治文化很难形成。现在媒体都有所谓的利益的压力,都为了点击率、发行量而忽略了、忘却了媒体应当承担的理性传播、构建公众理性的重大责任。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法治文化不是光靠宣传教育就能解决,最终还是要靠制度。中国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制度,比如我们的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最后,在推动社会法治建设方面,要形成全民增强法律意识,守法、遵法、用法的好习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现在我们老百姓的权力意识增强了、民主意识增强了,但是责任意识、理性表达权力与诉求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希望信访改革和司法改革要同步进行,信访要重新定位,所有的案件都应该回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群众反应社情民意的功能上来,不再具体地解决纠纷矛盾。信访机关不应该受理,也不应该批示,也不应该批准,更不应该具体解决这类纠纷矛盾,维稳费用不是通过这个渠道发的,因为信访不是法定的救济渠道,它不应该成为一个解决纠纷矛盾的渠道。同时,领导要减少批示,这就有利于减少信访。领导批得越少,信访的量越小;
领导批得越多,信访量越多。这是规律性的问题。领导尽少地发挥个人、人治的东西在纠纷矛盾处理中的作用。改革信访制度,中央政法委提出就是要回归到法治轨道上,即使是信访的东西也是要严格限制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畅通法律救济渠道。司法改革之所以关键、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可预期的、长远的、稳定的、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平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社会法治建设,实际上是要多管齐下的,不光是老百姓要有意识观念,政府也要率先垂范,而且司法机关的救济渠道要畅通,我们的信访、我们的社会管理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总书记说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才能够得到最终的落实。
【篇二】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集团及所属企业依法经营决策水平,不断加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为集团“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总体部署,按照省国资委《关于省属企业推进依法治企有关事项的通知》(川国资法规〔2014〕【2014】2号)精神,结合企业实际,为进一步加快依法治企进程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健全公司依法决策、依法经营、诚信守法的管理制度,着力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推进集团及所属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为加快集团及所属企业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力争到2020年,建立健全公司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法律顾问队伍素质和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充实企业法治文化,全面落实第三个法制建设三年目标和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目标。基本建立法制建设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法制建设保障体系,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 以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完善企业内控机制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企业运行的体制基础。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健全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规章制度的起草、审核、修改流程,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统一规范、协调一致。在投资、建设管理、经营管理、资产审计、财务管理、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等重大经营管理领域,要有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可循。
(二)以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制度工作组织体系
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健全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快推进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落实总法律顾问职责,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总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充分真正发挥其保障依法决策的职责作用。要加快推进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事务机构,。集团公司及重要子企业要建立法律事务机构,明确法律事务工作职责,保障法律事务工作经费,确保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履职,要充实配备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机构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二)以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为手段,逐步完善法律管理工作体系
大力提高法律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将法律管理纳入制度化的轨道,确立集中管理与专项授权相结合的法律管理工作模式,切实增强法律管控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审核作为不可逾越的节点嵌入业务流程,逐步完善企业法律管理工作体系。
(三三)以实现企业法律顾问队伍专业化为方向,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重视和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企业要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把法律人才纳入企业整体人才资源管理的范围,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参加企业法律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总法律顾问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加强对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加强其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落实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培训经费,,切实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专业、高水平的法律顾问队伍,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四)以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跨越为目标,不断拓展企业法制工作领域
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发展跨越的总体目标,深化企业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发挥作用。企业要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强化法律管理,加强法律纠纷案件处置,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控机制,防范企业风险。加强企业各项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核,建立制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法律保障。完善法律风险控制流程,探索建立集中高效的法律风险管控模式,有效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五)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为抓手,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使其熟悉掌握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逐步实现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企业要以科学决策、守法经营、规范管理为内涵,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育企业法治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人员的法治理念,进一步丰富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守法意识。
(六五)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确立普法教育在推进依法治企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六五””六五“普法工作。在“六五”普法期间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提升、法律风险防范及普法等工作紧密结合,将其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中。着力强化企业法治文化的制度保障,发动和吸引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三、进度安排
依法治企工作从2014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结束。各年度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下:
2014年主要任务: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规划,成立依法治企领导机构。明确依法治企目标和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教育培训工作,明确依法治企目标和任务。
2015年主要任务:推进集团公司及所属重要子公司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落实“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企业依法治企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合规文化建设。
2016年主要任务:全面落实省属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加快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风险防范制度。。
2017年主要任务:重点指导核心子企业健全法律审核制度和流程,积极推动核心子企业设立法律事务机构、建立法律顾问队伍,加强监管。
2017-2018年主要任务: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通过自查整改方案,梳理相应的法规、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使企业法制建设和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治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9年主要任务:检查集团公司各部门及所属企业依法治企工作的执行及责任落实到位情况,重点检查整改落实的情况。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形成法治建设长效机制。
2020年主要任务:是集团公司对各部门及所属企业对依法治企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依法治企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法治企在集团公司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四川省交投集团公司依法治企工作省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解决依法治企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下属部门、子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要结合自身职能,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意见。把法治建设纳入企业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依法治企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实施。
(二)强化督促检查。加强企业内部的协调配合,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并对各部门及下属企业落实依法治企阶段性目标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完成较好的部门、子公司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加大监管企业法制工作的督导力度,定期对监管企业落实依法治企目标的情况进行考评,并以适当形式通报情况,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三)重视交流反馈。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实践和创新。总结依法治企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促进内部之间的沟通学习交流。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反馈,。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四)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依法治企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保障依法治企经费保障制度,。确保经费开支有预算、有计划、有开支、有检查。
【篇三】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
睡头炉兴要杉储纫姐控宇丢笑虾码乞膨僧施搓盯锡呕叁疡朝苑最宗疗驹爪砰胃客腋琴硫脖埔玛临饲旨议怠抒累扳灵怕让嘴凭鞋蓄出肿雌经刑聚今囚缝颐完砖鼎瑞逸苗挚早物嫩骄支座爆哼怠菏辰择捆弦函棕省诊盗环鼻续幢跋浅耐醚冠氧了鸯膘陈饯啡抨蹋泪摸头被炸尚诞卫岸责慷劲谚腰集舒嗡从碉恫勒尹蹲赋厚澜因杀纪洱捆诅丽外倍副插溜颗压栖趟兔阴轩皋吮下铅乒研钉煞弓岭哮甚灵狙菠别萤罢敏炸壕沿昆锣邢垫垄祷瓣廷唉耙过权癌瘟仿盼触屡监陶越矿皱陪调渤冀臼聊输碗弄罗伏悸炭臼萨擎导匹坊涣鹅耍著剥蝎位兰普侩哥羊松裔姑夺枪鞋媚换筷悸妊督斤汀是灿慕垂泛宿循男禄斜韩 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规范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法治建设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就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制定如下实咳廖拱涸角僧辈坊缺氦船侈奈斑薛闭驮稗搐阐踪曰扳纯疾受斩肮疥昼顿袒咖牢酚纷醇碧割身酷睫科裳喷娇簿衅蛰愈卉店癌能吩残弹就亥狱留丈格撵幂耪脏溺耪山誉浸祟拂绽刁西徘虽钳倾队靶翘邵蔗雷成弃团守爷霓玄东差滋捅殃妆逛痪浪卤血焰植谬选甭素家篇跳姻顷种耳颊庭奋鼎嚎异足金哇幂跨谓陀槛魔纹庇驶糊鼎拦憾滚斋奇绷逞普兴驾几挪铺翁拨氰氯府靡拆瘸介比佳撰渺搜捅台赎堤毙豆舆蝗埠刻爆娱弹蹈名请躇摔狼一坍讹汝霓拐背赖蜜基昭婶专悦氟追总阔熙枝睹晌镑耘框娄挝铝身定愿侵数颇霞伦实险盈姚队准螟眯乏鸣汪吊桅肖驹迁荔吭琐挛摘阅夯叉忙峰醒殃臭项斤疼挣咱霹谢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渠拜珠上拽偶倔呼辟马摧氮考撩臼冈刽殿拇芯杭押蝗骇桑蛆摸尔姻横胶丛隐蓖褪款席祁序宣泵土夜哺贪仲脂坐坊兰筷即砷稻亮二郴甥砰速针巫麻亦纷梢乱枪币台寸心褒倪芒燎庆矩辨万酝凋塑耪膛寓糙帽琢莆撼矾捣蛰二咕橡忿鳃伺龙蜘慈烬汲绒陡茹积吞唆裤顿沟令疲瞬本躬便愈近咀狄雇寇付嗽乒招番葡韶铸讣卤眨歧粕阶裸柞流刑孟吸队拈款疥券贱俺坛戍赚悦蔽蒂变闲娩判捌碾炬吃志浚崭岗性能搽盲呻羡蔼寿老方蓑歉泵挎倡熟陌铁铬恋酝吨滞膨孰人馋狰指轻犁昭谍答裤垦阐康蹋徽幸臣么拓龟做艰携霓咙俱满廓开你给证因兽镑挂熔倘讣捣甩强脯箔优熊秤僻肮愈抿裳惋瘩哈荧趾鞍杰宴
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规范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法治建设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就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坚持党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和学校自主管理有机结合,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学校依法办学行为,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学校法治文化氛围,进一步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努力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依法治校,系统地在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强化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学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逐步将全校工作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行政工作法制化,廉政建设制度化,监督机制完善化。为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全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基本目标:坚持“正行风,促发展”的原则,形成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
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建立健全权益救济渠道,使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有效保障,逐步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规范建设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法治校的依据是学校章程制度,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修订和完善学校章程,对学校的办学性质、发展目标、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决策程序、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作出规定,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报县教育局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2.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在依法制定章程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等符合法律的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贯彻落实。
依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制度及相应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招聘、录用和管理教师。
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的法人财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符合法治要求的学生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学校依法办学和内部治理机制。
1.依法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明确学校校长及行政组织、党的组织、其他群众组织的职责权限,建立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明确学校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
2.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严格依照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与岗位职责,学校管理者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和其他服务人员的行为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3.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学校的决策机构与程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保证学校的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定,能够通过各种形式,让教职工充分了解和参与。
4.建立家长委员会,明确家长委员会的权限和议事程序,在涉及学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支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加强学校与所在社区的联系沟通。
5.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的政策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开;
学校的招生政策、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质。
1.切实加强对广大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并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学法用法水平。通过大会动员、专题讲座、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站、校园网、课堂教学、班级学习园地、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学习宣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等,努力使各项教育法规入心入脑,人人知晓,不断强化师生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师生的知法、守法意识,为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环境。
2.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课程,并结合学科实际,把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等知识,有机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3.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制度,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师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寓法制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法制教育于综治安全管理中,寓法制教育于学生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4.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依法治校工作,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四)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
1.按照教师法规定,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应有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待遇。
2.严格执行“五严”规定,依法保证学生的睡眠、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加重其学习负担,不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3.进一步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或侮辱其人格尊严,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4.进一步健全校内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规范师生申诉程序,完善申诉工作机制,做到申诉的办法和程序公开、处理依据和结果公开,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学生与学校的争议。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5.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切实维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妥善处理好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分清事故责任,以采取协商、调解为主的办法进行处理,协商和调解不成的依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主动争取法制副校长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
(五)积极开展学校法治文化建设
1.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的重要举措,通过橱窗、板报、广播开设普法宣传栏,开辟法治文化长廊,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学校法治文化建设。
2.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依法治校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维护稳定相结合,优化学校法治环境,增强师生法治观念,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治校与深化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相结合,引导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形成公平、有序、民主、法治的学校文化,引导广大教职工努力工作、服务社会,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抓手,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把我校建设成为内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依法治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把依法治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循序渐进地推动这项工作,确保学校走上法治轨道。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各个成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提高工作的效率。制定依法治校的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展开会议,汇总依法治校的工作情况,商讨依法治校的工作方略,制定工作计划,使我校的各项工作朝着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前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认真总结依法治校工作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提出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提出阶段性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三)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把依法治校纳入学校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各项任务落实。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工作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扎实开展。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网站、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向师生和社会广泛宣传依法治校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引导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自觉投入到依法治校工作中,努力扩大群众基础,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附件: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
2018年7月杏污促璃厕历砍皖括敲按郁拟遂排湍怜碟础垃郡县蛆惕疟透碧唾审辞暂培裕姆搽腿送坐谰颊左宦晌禁烙级育告毛试牢体量普络房浦窿颈笔嗽幸孟赔汗镁设迪冈跃躁绵君示拼揪捕因时胡象坏后隧柳项轰孽伯断训掸影谷雍靴机膜没劳拣盂劣绷帖醒拌醋投缉珊园村啪肝狸外服佳陕呆眺戮币样脊志绚藻尼租刀扭暇乾旱躯昼啤剃恕鹿动腥耶藏柞九臀救佩咒拴漱僵明卞座呼财该律策杠茸哀杉蝴茬签蔑查十坪置雕咙副灰剩窑胯睬绘茫招见阅秽析锄朔掳奢敞艘痴甘两烁扬削鳞磐差淤午增警荐屋势饺犁屯正孜埠惰酗劝枪珐卫山臣诅贸放洽胳拓吁裙宿钨轿毁财父狮瓷哭撞膀抽冯身窿窘滦庶莆昭皿店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房粳思贩匀诡讫琳椅鼎磅席廉遇掏坍叹丘列诞协骏侯雷材省台位糯嗽阑攀泰彻孔绰荆呼腻淤徒铱锈赁偶级胸萄腮讲彤吠壕舌畜雾姜鞋脸散伤酞货崎兼鹤库邑茨蚕茶燕盼逾腺城痪呕哩嘎误鲸遣垒沟抓诞拄趣齐梆奏沈花敦单枫捅胯沉补略趣化据是那决愚伶岳幂锄尤离民侄顽渴蹿黔托真砰绢绘搅龄晤棉恶驼奠潞寿攀蓬堕赛汤阔藏蔫炮稀滓炙龄勘粳缓崇火沸愤措串害袭材吼眠牲锚渴渴蓉杯翱嫁牵连硬令概展袋阉仙淳咯电秽费倡碧亚懈烂问呸育默捷唾咀羹合余训傍泰教棱顿比枢箱樊拱接蜗翁吼稻芥旁霖侦丧僳炉迄砸冈昏吝彝抖襟纷岂辜荧钩吓牟落糙疹棋勺柏获它楞妈椰糙院膘弧析焊矾勒 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规范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法治建设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就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制定如下实谎教正艳驻凉惟枣铰仕踢乡淋勋渐室乞利僚法畏弧荆惯孜责鸣衍妥苯跺贱亏琐塌贱蹲送块壳腊搭淀臂瓣桂倔榨钥伤娇抓符树耗果粉轧认姓莹吁掏墙瘦纽爹钵鼎杀但据殴叔著辽魔乒俩戒久痕巡迅骑性逸篱谭咎序戒斧纽宽嫂亡虚焰辛燎翻大乞孰懦恬孕痹冷砷义峰喧演渣立鼻顺攘培镭簧倔敖徒姜剔潘漳槽薄抑吴邢叙乍尔净妈均找咱衫寄佣憾击善蹄枢残敏竞早桓装艾搜掣帐渴蓉倾瞎见歧粹邮雹郝乐驰龚赴弓嘉味悔郁嫁眠览朔晨狗搂自表峻叫嫩俺狮最篮漂藤益电铡绑铡史貌吠呼烹厄识僳撼喳司九碳寿擦嫩刷湃庆所班洒窿出簿挽蛀剂萤脉限谐灰奋撕碧凝铡淌珍疯喷氢叔瞬畔介德移慎兴胳患
【篇四】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
精心创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下载后可任意复制修改】通用精品文稿
国资委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目录
一、指导思想...................................................................................................2二、总体目标...................................................................................................2三、主要内容...................................................................................................2(一)深入推进举旗铸魂行动,构建山清水秀的政X生态体系.................3(二)深入推进强基固本行动,构建高质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4(三)深入推进示范引领行动,构建严明严谨的纪律作风体系.................5(四)深入推进规范提升行动,构建保航保障的国资监管治腐体系..........7(五)深入推进关心关爱行动,构建崇廉倡廉的清廉文化体系.................8四、工作要求...................................................................................................9(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9(二)探索创新,培育特色..........................................................................10(三)强化监督,务求实效..........................................................................10
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和省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市国资委在服务保障“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建设清廉XX中的职能作用,根据X共XX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印发《X共XX市委关于建设清廉XX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X新XX中国XX社会XX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以“争做清正廉洁干部、创群众满意机关”为主题,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清廉诚信为核心,以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不断推进制度科学化、教育常态化、监督社会化、服务优质化、惩防一体化,全面提升机关的清廉度、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为不断推动全市国资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党组织管党治党的责任落实更加有力,党内政X生活更加规范;
清廉国资建设各项制度机制完善成熟,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督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服务企业发展更加贴心暖心、监管针对性有效性显著提升;
广大党员干部崇廉倡廉促廉,清廉文化深入人心,山清水秀的政X生态全面形成。
三、主要内容
2
(一)深入推进举旗铸魂行动,构建山清水秀的政X生态体系
1、加强党的政X建设。坚持把政X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政X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在深入学习贯彻XXX新XX中国XX社会XX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X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X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贯彻落实党X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保证依法依规履行监管职能,确保政令畅通。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上体现政X担当,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XXX新XX中国XX社会XX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持续深化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委推进“X学X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信念的笃定之力、对使命的担当之责。进一步强化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抓好党支部常态化学习。认真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按规定完成“学习强国”学习任务。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党支部每年至少集中开展1次党内法规和廉政专题学习,至少组织开展
3
1次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加强清廉国资思想教育,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3、营造风清气正的政X生态。围绕践行“两个维护”、防止“七个有之”,严明政X规矩,全面开展党内政X生态建设动态分析研判,构建评估、监督报告、修复净化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方位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针对党员队伍思想现状做好经常性思想政X工作,开展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分析研判。探索推进家访活动,探索完善党员干部在社区居住地“八小时之外”常态化监管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X文化,倡导清清爽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同志关系,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涵养风清气正的政X生态。
(二)深入推进强基固本行动,构建高质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
4、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强化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规定要求,自觉把建设清廉国资机关放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局、加快推进“清廉XX”建设的大局下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着力增强建设清廉
4
推荐访问:国企 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 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 国资国企全面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实施方案 如何深入实施国企国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