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义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2022年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9 1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4篇

【篇1】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闽北革命根据地:武夷山市

12届建筑设计三班 张凯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军在开完古田会议后,由闽西根据地回师井冈山,路经武夷山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梦令·元旦》中的诗句.诗中体现了当时武夷山下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实.作为闽北苏区首府的武夷山市的大安和红色都城的坑口,更是两方革命圣地,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问浙赣省委先后在红色首府大安、红色都城坑口诞生,直接隶属中共中央管辖.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是当时全国七个主要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始发地;闽浙赣苏维埃主席、红十军团司令员、政委方志敏,闽浙赣省委书记、新四军创始人之一黄道,闽赣省委书记曾镜冰,红军挺进师长粟裕将军,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解放后任海军司令的肖劲光、苏振华以及闽北独立师长黄立贵等先后在这块红土地上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赤石具动烈士陵园和虎山庙纪念碑2942年5月,日寇侵犯浙赣铁路沿l线,金华、衡县、江山等地相继沦陷,上饶危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匆忙命令向福建撤退,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中的700多名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新四军抗日干部和从东南各省抓捕的共产党员、抗日青年、爱国志士亦随着转移。在转移的前夜,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在行军出发、黄昏宿营、渡河、越山时伺机举行暴动,幕动地点预定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境内。暴动的领导核心由陈念棣、赵天野、阮世炯、王东平四人组成.赤石幕动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将整个队伍撤回赤石镇,对革命者实行血腥镇压。6月19日,敌人在虎山庙侧将”名革命志士分三批进行大屠杀,除1人幸存外,其余全部殉难.志士们昂首挺胸,坚贞不屈,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1992年4月,中共武夷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在虎山庙立碑纪念.建国后,党和政府在赤石基动发生地建立“赤石幕动烈士陵园”,祭莫在攀动中及在虎山庙中惨遭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新四军干部和革命志士计”人。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将其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陵园进行扩建,占地约8000平方米。陵园整个工程分石阶、屏风、石廊、广场、陵墓5个部分,显得庄严、壮观、威武,给人以特殊的感受、特殊的教育、特殊的陶冶.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赤石幕动陵园”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大安村位于闽赣边界分水关下,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闽北苏维埃时期的大安,闽北分区党政军和群团机关设在大安主街,问北分区的党校、军校、学校、医院、工厂等分布在大安附近的村庄.现仍有许多供游人瞻仰、参观的革命史迹,大多汇集在大安街的公路两旁,形成一座令人敬仰的革命历史名村.如在大安街路的两旁有“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军分区司令部”,“闽北分区银行”,“}阂北分区国民经济部”,“闽北分区共青团”,“问北分区妇女联合会”机关遗(l日)址等红色见证。大安街周围村庄分布着制造和生产农具、硝盐、被服以及印刷、制革等工厂旧(遗)址。如闽北兵工厂、闽北铸币厂等.闽北苏48TOUrismoverview区是毛泽东同志赞扬的苏区之一。为发展红色旅游,当地政府建起了大安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室。该陈列室是在原闽北苏维埃政府旧址上重新修葺而成,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陈列室分前言、展室、书法室三个部分,记述着1928年至1935年大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群起闹革命,建立党组织,成立苏维埃政府的历史;展示了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大安作为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业绩和众多历史文献。在大安街过桥的山坡上,有一座占地约30平方米的问北革命烈士纪念亭,闽北红军在战斗中牺牲的连以上干部的英名,都题写在这个碑身上.在通往大安的公路旁还有一座四渡桥阻击战纪念亭.四渡桥是通往大安的唯一陆路通道.1935年1月,闽北分区委机关决定撤出大安,准备上山打游击.在这紧要时刻,敌人调集重兵炮击四渡桥工事,英勇的闽北红军顽强反击,坚守最后的七天七夜,歼敌200。多人,为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顺利撤出大安赢得了时间,成为闽北苏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战例。四渡桥阻击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役之一,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赢得了时间。红色都城坑口坑口地处闽赣边界要塞,北出寮竹关与江西上饶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铅山毗邻。1931年4月28日,赣东北劲旅红十军6000余人,在方志敏统领下越过温岭关进入坑口,在武夷山境内的长涧源、廓前、赤石等地打了数次胜仗,同年5月7日红十军满载胜利品返回坑口休整.方志敏在坑口村的土墙上挥笔写下“中国红军万岁”六个大字.这个由方志敏和黄道打造的老根据地,在抗战时期是“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等机关驻地。方志敏夫人缪敏和黄道夫人陈清凤,均在这里从事过抗日宣传和反顽斗争。中共福建省出席党的“七大”代表团,也是从坑口启程去延安,坑口被群众誉为“红色都城”。坑口现株近200年的古樟,占地3000平方米。这是园内最宏伟的建筑,也是南平市唯一一座全面展示闽北光荣革命历史的展馆,是福建省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墓地之一在纪念馆门柱横梁上,悬挂着方毅书写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巨匾。整个展馆分大厅、展厅、书法厅三个部分。展厅是该馆的主体,在144米展线有“方志敏题词旧址”、“中共福建省委纪念亭”、“黄道烈士纪念亭”、“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旧址”、“中共闽北分区委遗址”、“坑口革命斗争历史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供游人瞻仰参观。列宁公园及闽北革命烈士纪念馆1932年,中共崇安县委仿效方志敏创立的闽浙赣苏区的做法,在城区原城惶庙旧址开辟公园,占地50亩,取名“列宁公园”,是红军练兵、群众集会的重要场地。1998年武夷山市政府将列宁公园扩建,改封闭式为开放式,面积为80亩,现已成为市民和游客健身休息的好去处。公园内有朱德亲笔题词的“问北革命烈士纪念碑”,方毅题字的“问北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有“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纪念碑”等红色景观,是一处集纪念性、教育性、观赏性、游览性为一体的历史名园.闽北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一座壮观典雅,颇具民族风格的地级馆,门前有一上,按闽北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闽北英烈,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等七个部分,布置260多个版面,展现闽北革命胜迹大观.展橱里珍藏200余件历史文献、文物。书法厅陈列几十幅珍贵的墨宝,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彭真、彭冲、谷牧、钱伟长、雷洁琼、姬鹏飞、陈慕华、刘复之、司马义·艾买提等的题词。该馆已列入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墓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随着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的旅游快速发展,武夷山“红色之旅”也已日渐红火.遍布在武夷山水间的革命遗址已经成为武夷山市宝贵的旅游资源。前不久,国家有关部委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武夷山成为全国30个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武夷山的红色旅游正吸引着我国四面八方的寻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者.

【篇2】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它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和米仓山脉,山势陡峭,深谷延绵,林深草茂,纵横两千余里,交通极为不便。在这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川陕根据地军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苏会议上讲话时称川陕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奉命向西战略转移,12月经陕南到达川北。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抵达通江县河口场,建立了川陕边界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赤北乡苏维埃政府。此后,在川陕两省党组织和王维舟等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32年12月下旬,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赤江(通江)、红江(涪阳)、南江、清江(巴中)县和巴中特别市等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召开,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并按照《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的原则,起草和通过了《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空山坝大捷中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派遣的四川军阀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攻占了长赤、广元、仪阆、苍溪、江口、万源等7个县,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根据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1933年6,中共川陕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和红四方面军军事工作会议(即木门会议)先后召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根据地反围攻胜利后的新形势,做出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川陕省党的任务”、“红军与地方武装”和“组织问题”等决议。决定扩编军队,加强政治、军事和后勤工作。红四方面军扩编为4个军、11个师、29个团,计5万余人。张国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徐向前任副主席。徐向前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在中共川陕省委的领导下,川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取消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者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分配了土地,夺得了土地革命斗争胜利,极大地宣传、发动了群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1933年2月12日印行的《怎样分配土地》和1934年12月30日出版的《平分土地须知》以及川陕省工农政府和红四方面军的有关土地革命的布告,就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土地革命的历史。

  1933年8月中旬,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后,红军乘四川军阀刘湘组织新的"围剿"尚未就绪之际,迅速开展了仪南、营渠、宣汉三次进攻战役,攻占了仪陇、营山、达县、宣汉、万源5座县城。相继建立了仪陇、阆南、嘉陵、英安、营山、长胜、渠北、达县、宣汉、红胜(罗文坝)、城口(万源大竹河)等苏维埃政府。根据地扩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有绥定、巴中两道级苏维埃、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与川东游击队胜利会师,改为红33军。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多人扩大到5个军,80000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妇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发展到10余万人。苏区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同时,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拥军支前、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热火朝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成为川陕根据地的鼎盛时期。

  1935年1月22日,为了北上抗日,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敌,应集中红军主力向西进攻,……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间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红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命令,发动了陕南战役,调动敌人北移,随即回师川北,成功的取得强渡嘉陵江的胜利,并乘胜向西进攻,解放了涪江与嘉陵之间的大片土地,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北进入川的作战战略,为争取与中央红军会师共同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艰苦曲折的长征征途。

【篇3】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评介

刘国荣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6)002

【总页数】3

·书 评·

拿到任学岭教授的大作《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一书,我细细品读了一遍。在品读中我产生了写一个书评的想法。原本只想写一个总体的、简单的书评,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总觉得很难反映全书的鲜明特色和诸多创新之处,故先就每章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做一简要介绍,最后对全书试作总的评价。自己对这块根据地的历史虽然一直很关注,但由于研究不够,加之水平有限,评介不一定准确,但如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进一步更深入研究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史的兴趣,仅此足矣。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是任学岭教授在研究考证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大事记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大事记》(约40万字,内部书稿)逐年、逐月、逐日记载了陕甘、陕北根据地所发生的每一件细小的事件,包括马克思主义传播、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游击队、红军的建立和发展;
大小战斗、战役、军事序列、行军路线;
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演变;
大小会议、发布的文件、政策和法令。调查考辩了人名、地名、时间、会议的内容。这项基础性的工作不仅为我们研究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块根据地史提供了便利。可以说,这项工作的完成,填补了不少空白,意义重大。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一书,共分九章,30多万字。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和党团组织的建立

本章主要介绍了五四新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早期在陕西传播的轨迹、特点,党团组织的创建及其活动,包括组织领导工农运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参与陕西及全国的反帝斗争。

作者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指出榆林、绥德是陕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是党团组织的发源地。这也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能够在中国最偏僻、最落后的地区兴起和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历史进程和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也为大革命失败后,清涧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统治的第一枪,陕甘边、陕北革命武装的建立,武装斗争的开展,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找到了历史根源。

【篇4】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
(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
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
(二)红军长征时期;
(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
·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淮南抗日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苏中抗日根据地·苏南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根据地
·广东抗日根据地·琼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河南抗日根据地·闽浙赣抗日游击区·东北抗日游击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老区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年上报材料统计,全国有老区乡镇18995个,涉及1389个县(市、区、旗),其中90%以上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409个,50—89%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486个,10—49%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419个,9%以下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75个。
·北京市革命老区
·天津老区:敌后抗日模范区
·河北老区:抗日战争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山西老区:三大抗日根据地的起源地·内蒙古老区:"全国抗战之先声"·辽宁老区:坚强的抗日后方基地·吉林老区:杨靖宇战斗的地方·黑龙江老区:东北抗联的主战场·上海老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江苏老区:大江南北的中流砥柱·浙江老区:南湖燃起星星之火·安徽老区:华中敌后抗日的指挥中枢·福建老区:殷红的沃土·江西老区:中国革命的摇篮
·山东老区:以一个省区为主体的抗日根据地·河南省老区概况
·湖北老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湖南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广东老区:敢为天下先
·海南老区:独具特色的抗日根据地·广西老区:在百色起义的光辉指引下·四川老区:人才辈出的地方·贵州老区:遵义会议光辉永存·云南老区:红土高原在呼唤·陕西省革命老区·甘肃老区:与全国同行·宁夏回族自治区老区


推荐访问:土地革命 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版权所有:广义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义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广义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90048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