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义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2022年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发布时间:2022-08-27 23: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的3篇

第一篇: 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的

一、国际化公司概述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港交所:0992;
OTCBB:LNVGY)成立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当时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9年,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

联想公司主要业务:生产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台式电脑、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投影机,以及其他移动互联、数码、电脑周边等类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2011年起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生产商。根据2012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联想是世界第八大手机生产商,第五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二、说明该国际企业在哪些环节进行了国际化经营(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筹资、投资)。

1、采购

从联想的供应链来看,联想有三百多家供应商,国内的客户渠道有五千多家。联想的物料主要分为国际性采购的物料和国内采购的物料。国际性的物料,基本上都是由国外通过香港,然后分别转到国内的惠阳、上海和北京三个工厂;
在国内的物料会直接发到各个工厂,然后由各个工厂制作成成品,最后发到代理商和最终的用户。这是联想的供应链双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之后,联想面对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消费者,IBM和Lenovo两个品牌的产品,如何整合中国区和全球的采购链条成了联想在国际化整合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由于采购所涉金额巨大,新结合的采购团队必须成为新联想首个完全整合的团队。但是,原本的 IBM和联想的采购团队是截然不同的。从流程、IT、管理体系、关键绩效指标到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2005年10月,在完成对IBM PCD业务收购交易半年后,联想宣布提前半年完成第一阶段“以稳定为要"的整合,独立运行半年的联想中国和联想国际进行了全面、深度的组织和业务整合。当时身为联想中国COO的刘军受命领导全球供应链组织。一支由原联想、IBM PCD以及外部引进人员组成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供应链改造历程。其中原联想高级副总裁乔松继续领导已经于2005年第一批整合的全球采购组织;
原联想供应链副总裁郭明磊负责分管供应链战略、流程和运营管理;
原联想物流运作部总经理宋红负责全球物流。供需计划部门、全球制造和前端客户交付服务和商务则由原IBM PCD负责人掌管。
  在联想与IBM采购环节的整合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联想要同时把握两件事:切实了解联想和IBM双方的生产成本,找出完成收购后即可抓住的节约机会;
同时,实现采购团队的成功整合,做好流程管理等。此外,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采购部门来处理非生产性领域的支出。

为应对第一个挑战,新联想成立了分析成本数据的“隔离室”,从三个方面来寻找节约成本的机会:联想在某些产品生产中和IBM有相同的供应商,因此有机会直接进行价格套利;
由于联想新的全球规模而在各类别间产生的协同效应,因为在这些类别的采购量将大幅增加;
第三个方面是直接材料的优化。
新联想面对的第二个挑战也颇为棘手。联想和IBM具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这也导致了双方采购文化的差异。例如,联想有浓厚的创业文化,却不像IBM那样注重严格定义的流程和组织结构。IBM非常注重分析,非常有系统。因此,新联想需要营造一个思想开放的环境,双方进行坦诚沟通,以制定出最佳的采购策略。
在与IBM的采购文化整合过程中,新联想的采购制度更加完善。例如,评定一个硬盘可能需要9个月,而这个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也就一年左右。而在联想规模尚小时,效率比较高,可能只需要3到4周。而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联想需要向IBM看齐,转变结构,制定严格的流程,以处理更多工作量。但在有些情况下,保持联想的原有做法更加有效。例如,IBM对直接材料成本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每年设定一次成本基线,在下一年将该基线作为基点来压低供应商的价格。相比之下,为了从不断波动的零部件成本中实现节约,联想对成本基线的调整要频繁得多。最后,鉴于新公司的规模,以一年为周期的做法并不能取得最佳结果。 

在通过联想和IBM的整合,联想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进展:通过两次大规模重组,大幅度提升了效率;
顺利地从IBM手中承接了全球各区域的销售和客户;
顺利完成产品品牌的切换;
成功地开展了交易型业务,07年还成功发布消费业务和产品;
推出了创新的ThinkpadX300,这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提升了联想的全球竞争力,为可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2、生产

在生产方面,联想以中国为主要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和广东惠阳各建有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等产品。同时在厦门设有大规模的手持设备生产基地。其他主要的制造与物流设施分别在美国、墨西哥、巴西、苏格兰、匈牙利、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2004年,通过对IBM PC业务收购,使得联想总的年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累计年PC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台,其生产能力仅次于居于世界第一位的惠普和第二位的戴尔,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在2006至2007年年间,联想在印度(200台/年,已投产)、墨西哥(500台/年,2008年中期投产)、波兰(200台台式个人电脑/年,2008年第三季度投产)等国已建或正建生产厂,用来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等PC产品。并逐渐扩大到世界其它国家,以满足全球客户对联想产品的需求。

3、销售

2004年,联想实行收缩战略,专注于PC业务。战略重点开始转移到实施国际化经营上来。为此,联想并购了IBM全球PC业务,获得了IMB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kPad品牌及相关专利、人才等多项关键资源。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Purchase,并作为联想集团的全球研发和运营中心。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并购后,经过两年的整合,联想集团的分支机构遍及全球66个国家,业务开展到166个国家,年营业额到2006年末已达146亿美元。在中国,联想集团的业务开展到四个区域和十八个分区,在沈阳、西安、上海、武汉、成都、深圳设有大型的分公司,负责国内联想产品的销售。2007年,在墨西哥、印度、上海、东欧及美国北卡罗莱纳洲,陆续设立生产配送设施,以加强供应链,强化全球市场。

在中国,联想集团拥有庞大的分销渠道和销售服务网络。联想在国内庞大的分销渠道与IBM在世界范围内供应链完美结合,这给联想集团创造了更大国际发展空间。2005年,联想在学习和借鉴IBM的营销模式和渠道策略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形成了具有联想特色的集成分销,即所谓的双业务模式,它是联想针对大客户与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不同,采取的不同营销战略。交易型模式定位于中小企业与家庭个人客户,其核心是针对客户的共性需求,整合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项资源,打通整体价值链,面向最终客户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关系型业务模式,则是指侧重于大客户,为大客户量身定制的服务交易。

此外,联想集团致力于提升联想品牌的国际知名度,采取多种营销方法提高联想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率。2004年,联想集团推出“以奥运为主线,以特定赛事为补充”方针的体育营销战略。首先充分利用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身份,在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上,提供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等产品和技术支持。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联想的所有产品经受了考验,实现了在开幕式当天零故障率的目标。随后,在2006年10月,联想携手NBA,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和唯一的PC合作伙伴。2007年2月,联想又赞助F1威廉姆斯车队,进军F1赛场。联想充分利用一系列的体育营销策略,使联想品牌国际影响力最大化和效应化,稳步提升了联想个人电脑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

第二篇: 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的

摘 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众多出口企业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意味着它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某些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得其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在出口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经营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在当今的产业链中,客户资源渠道对拓展企业经营领域,以及稳步增加企业盈利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依靠技术优势、融资能力和海外客户资源渠道顺利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企业越来越多。这种国际化依托于现有渠道资源,以满足现有客户更多更高的需要为出发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是一个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必经之途。面对日渐宏阔的走出去大潮,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走出去的利弊和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为。

关键词:出口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对策

引 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众多出口企业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意味着它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某些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得其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在出口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经营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1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

1.1 企业面临的危险及措施

1.1.1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贸易壁垒风险。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条件下,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采用各种壁垒来限制进口国外的产品。这些贸易壁垒多种多样且经常变化,出口企业如不能及时把握、了解和适应这些壁垒,在出口产品时就会陷于被动。如进口限制是进口国保护本国市场常用的措施之一,但进口国何时采用、对什么商品采用、对哪些国家采用等具有不确定性,出口企业对此较难预测,如企业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则当此国家实施进口限制时会对企业出口造成极大的影响。

2.面临进口国厂商或消费者起诉的风险。国际贸易面对较为复杂的法律环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不同于国内法律,如在美国,即使产品没有造成实际损害但根据其可能性就可以认定损害赔偿责任,而我国法律则规定只对产品发生的实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3.信用危机风险。信用危机是指由于某一突发事件而影响了出口企业的信任危机。对信用危机处理不当会损害企业的形象,降低顾客的忠诚度。由于没有处理好影响企业形象的突发危机而导致企业迅速衰败的例子时有发生。


4.环境突变风险。企业的经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有的是渐进型的,如经济形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预测:有的是突变型的,事先无征兆,或有征兆但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9.11”事件是典型的突变危机,这样的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往往是防不胜防的。美国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迅速采取了空中管制措施,暂停了中美之间的航空运输,造成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积压,部分外贸企业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5.企业资源位个人化风险。企业资源是指在广义的资源空间内,企业所能实际和潜在利用、占据的广义资源。例如,对于企业特别是对进出口企业而言,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资源位个人化是指企业的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由公司承担广义代价,将企业资源位转化为个人所有。当掌握了企业资源位的个人脱离原企业并带走客户时,不仅使原企业的客户流失,而且增加了十分熟悉自己的竞争对手。这会使原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由此带来巨大的危机。

1.1.2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1.熟悉目标市场国惯用的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影响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出口企业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主要目标市场国家的贸易壁垒,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或者是绕开其贸易壁垒,或者是通过在产品、技术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其求。此外,要建立对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其变动趋势,防止贸易对象国突然采取限制进口措施而造成我国出口企业的措手不及。


2.加强品牌管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适当进行相应的投保。品牌是产品的通行证,而质量是品牌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企业都真正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它是企业长久占领市场的要件。出口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而实施品牌战略必须从产品质量抓起,积极争取获得各种国际认证。


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患于未然。任何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不同的企业面

临风险的类型、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不尽相同。以诈骗风险为例,警惕性强的企业遭受诈骗的概率要小于疏于防范的企业,再如市场突变风险,事先做好防范工作的企业遭受的损失要小于没有防范措施的企业。出口企业要想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就必须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全面识别在出口过程中本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认真评价其对企业出口可能带来的影响,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控制风险、转移风险的措施,为产品出口保驾护航。


4.重视人才培养,管理好企业战略资源,防止战略资源个人化。风险是中性的,风险的存在给企业构成威胁,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机会。面对同样的风险,有的企业能化解风险并从中获利。出口企业要借助机制灵活等优势,下大力气吸引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人才,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企业的战略资源如核心技术、客户关系等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以防止人员流动带来战略资源的流失。


5.通过跨企业资源配置,构建网络优势,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信息闭塞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出口企业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就出口企业的网络而言,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但相互联系的企业(组织)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并企图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协议、承诺或信任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性关系。

1.2 企业国际化经营

1.2.1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企业一般经营状况中的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风险:市场变数极多,因市场突变、人为分割、竞争加剧、通货膨胀或紧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原料采购供应等而事先未预测到的风险,导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或出现反倾销、反垄断指控。(2)产品风险:因企业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和缺陷问题,产品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的风险。(3)经营风险: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股东撤资、资产负债率高、资金流转困难、三角债困扰、资金回笼慢、资产沉淀,造成资不抵债或亏损的困境。(4)投资风险:各类投资项目论证不力、收益低下亏损、股东间不合作或环境变化导致项目失败。

   同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因为其国际经营环境及国际管理的复杂性,使得国际化企业面对更多、也更为复杂的风险。

首先,随着国际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其地域上的分散性,给国际化企业的管理和人、财、物等交流活动的调控增加了困难。一方面,子公司地域分散的多样性,有利于风险的分散;
另一方面,管理和调控难度的增加,又带来了更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

  其次,国际政治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也对国际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影响和制约。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地区局势,是否有国家间的战争甚至世界大战或冷战等国际政治因素,直接决定了国际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时空条件。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国际金融走向和地区间经济差距等国际经济因素,也会对国际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果构成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国际化企业面临众多政治、经济风险挑战。

 第三,体制障碍也是制约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国际化企业跨越不同的国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由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法律体制,使得国际企业的经营具有了跨体制的特点。

二、国际化企业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分析

  每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企业管理层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来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一词所界定的风险管理范围是防范未来的意外损失。对什么是风险管理,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学者克里斯蒂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一切努力;
另外两位美国学者威廉斯和理查德·汉斯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鉴定、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
我国的陈佳贵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根据以上风险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
(2)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
(3)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总之,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

1.2.2一般来看,对纯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适用于对付那些损失发生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如考虑到游泳时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二)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到一个现实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考虑到洪水泛滥将造成的巨大灾害,就极为必要了

  (三)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
“理性”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更经济合算。所以,在作出“理性”选择时,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四)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分析各种可能造成潜在影响的风险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认真分析风险、有意识地承担风险、科学地管理风险、稳妥地获取风险收益。它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不确定性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
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定性分析、响应和监控,形成综合性的风险应对策略,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其核心是将难以预计的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并从中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

2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及经营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定义有了新的发展和内涵。传统意义上,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由于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国际化经营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获得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此情况下,单纯将风险作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来理解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因此,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完整定义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风险是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综合,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事故:是指造成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
风险损失:风险事故所带来的物质上、行为上、关系上和心理上的实际和潜在的利益丧失。其次,风险与机遇如硬币的两面,二者在数量及性质上成正比例的辩证统一关系,机遇蕴涵于得到有效管理的风险之中。

  2.1在我国经济迅速国际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快速融通的现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必须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才能够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有正常的竞争力。

完善的国际化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将风险管理视为闭环过程管理,包括如下:

  1风险识别。即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并明确描述这些风险及其特性。一般而言,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应尽可能地全面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归纳是风险识别中常用的方法。风险分类应当反映出企业所属行业或应用领域内常见的风险来源。例:技术方面的风险、时间安排方面的风险及财务方面的风险等。检查表是风险识别中非常有效的工具。根据积累的风险数据和信息,特别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集合风险管理知识库,可以较为完整地开发和编制企业风险检查表。

  2风险分析。即评估已识别风险可能的后果及影响的过程。风险分析可以选择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确定已识别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根据其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关键风险项,并指导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

 风险指数体系是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析模型,主要用于表征整个企业的风险程度。该体系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一组量化的风险指数,从而实现对企业风险的量化反映及横向校核,并监控风险管理的绩效。

  3、风险应对。即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开发、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并组织必要的资源着手实施,目的是有效控制风险,避免风险失控演变为危机。风险应对计划包括企业当前及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针对各类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每个措施的*作规程,包括所需的资源、完成时间以及进行状态等。风险应对计划形成之后,企业应通过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计划启动时所必需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4、风险监控。即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及识别新的风险,确保风险应对计划的执行,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对减低风险的有效性,并形成风险监控报告。风险监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中一种持续的过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风险出现,也可能有预期风险消失。

结 论

总之,无论是有着丰富跨国经营经验的大型跨国公司,还是正在努力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中国企业,都会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进程中遭遇各种风险,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对风险影响的认知、风险识别机制的建立、管理控制能力以及战略应变思路等方面相对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绩效及国际市场上的竟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爱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战略与策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 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吴敬琏,周其仁,储小平等.“走出去”的思辨——本刊“2004民营企业国际化.深圳沙龙”精彩观点[J], IT经理世界,2005年1月5日,第22页.
[4] 尹柳营.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金一群.文化温州——昭示新温州模式的真谛[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年 5 月.
[6] 董蕙梅.跨国战略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第82~83页

第三篇: 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的

华为公司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作者:寇春晓
来源:《商情》2014年第45期

        【摘要】华为公司在高技术领域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知识资本实现持续、高速和高效的发展。华为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都非常深刻。本文希望从华为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经验和问题中总结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为已经和即将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中国企业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另外也希望有助于通信运营企业对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国际化 ;经营环境 ;优劣势

        作为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公司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核心网、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自1996年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服务300多个运营商,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进入德国、法国等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国际市场已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

        一、华为公司国际化的战略

        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进入香港。1996年,华为与和记电信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这次合作华为取得了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和记电信在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促使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第二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重点是俄罗斯和南美地区。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建立了合资公司,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2001年,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2003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第三步:全面拓展其他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在泰国,华为连续获得较大的移动智能网订单。此外,华为在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沙特、南非等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推荐访问:国际化 经营 公司 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格力公司是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的 格力国际化经营战略

版权所有:广义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义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广义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90048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