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反映社情民情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反映社情民情范例5篇
反映社情民情范例篇1
村情民情台帐1
村委、小组骨干成员
XX镇XX村
村情民情台帐2
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XX镇XX村
村情民情台帐3
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表
XX镇XX村
村情民情台帐4
弱势群体基本情况表
XX镇XX村
村情民情台帐5
不稳定因素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情况表
XX镇XX村
党 员 台 帐
XX镇XX村
反映社情民情范例篇2
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范例
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篇一】
今年以来,市畜牧兽医局住和什力克乡上和什力克村“访惠聚”工作组通过走访入户记录民情日记收集民情民意,解决了村民关注的实事、难事。
依据春季民情日记记载,该村四组阿不来提·斯提等9户村民提出,通往居民点木桥的马路旁有一根水泥电线杆,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尤其是村民拉运香梨与棉花极为不便,请工作组帮忙协调解决。工作组将这个问题反映到乡政府及乡供电部门,经乡政府分管领导、道路施工方及供电所负责人共同商议,达成移动电线杆协议,目前此事正在实施中,将方便250亩果园及196亩棉花的运输工作开展。
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篇二】
3月4 日上午,按照委系统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 活动的总体安排,我们下派工作组的先遣人员,先期启程前往**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
早上9:25,飞机准时起飞。也许起的太早赶飞机的缘故,绝大多数人在飞机起飞后,都开始闭目养神,也有个别精神头很好的人,在机舱里小声的说笑着。11:15,飞机准点缓缓降落。排队取了行李后,出门就看到来接我们的联络人员,各小组先遣人员按照要求分头上了指定的面包车。上车后各组清点了人员,车子开始向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进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库木库萨尔乡政府。大家下车后在乡政府食堂吃了午饭,稍作休整后,就随各个村来接的人去了各组入住的村子。我们第七组住村委会大院。
按照活动分配方案,我们第七小组进驻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下午16:00时,我们在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带领下来到了尤库日哈迪勒克村村委会。村委会书记艾莎·穆萨早在我们来之前,就带领着村上的干部将我们住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放下行李后,村里的干部帮助我们们一起铺被褥、整理房间,看到这些场景,我们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简单收拾过后,在随行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
住村后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和村里的干部向我们介绍了该村农业生产、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具有地方特色很有知名度的农民画等情况,直到深夜。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人口有1200余人,种植土地有6000余亩,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核桃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这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
作为打前站的工作组人员,我们要帮助5日来到的工作组其他同志,做好有关工作、生活细节。同时,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尽快与村干部和群众相互熟悉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好工作创造条件。
晚上的晚饭是村委会妇女主任阿米尼古丽·卡迪尔给我们做的家常拌面,味道很不错。吃完晚饭后,我们简单洗漱了下就躺在床上。屋内很冷,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着未来一年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想着着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想着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该怎样的开始。
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篇三】
3月19日晴,阳光明媚,道路两旁的积雪悄悄融化。下午阔额尔敦村副书记革命江带领我们入户,为配合村委会夏力哈低保登记调查工作,我们选择走访低保户家庭。
过了乡西大桥,进入砂石路面,因积雪融化,道路泥泞。到第一户阿不都扎合家里,院里的雪扫过,院里干干净净的,进到房屋,很简陋但是很整洁。初春的天气还有点冷,日常起居的房屋都没架炉子,女主人在较冷的屋子里串珠子绣花,日子过的很节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已经领取计划生育光荣证。男主人因较年轻未能分到草场。经问询:愿不愿意到县城企业打工?男主人说:因父母年纪大需要照顾,不愿意离乡打工。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打小工挣钱,维持一家人生计。
又到了第2家,一进门女主人有点面熟,对面的五斗柜里显眼地放着两个杯盘的盒子,哦,原来这个女主人阿依布布在3月10日晚村里组织的庆“三·八”妇女节活动刺绣展中拿了鼓励奖,做游戏时又拿了一个奖。再看旁边蓝色的墙上,用粉色的纸做了一个心形的卡片,上面用汉语写着:妈妈节日快乐,我爱您!原来是乖巧的女儿为妈妈祝福节日,送妈妈的贺卡,这朴素的爱多么令人感动啊!
下午走访了6户低保户,有4户女主人都在刺绣,有两户盖了新房子,6户男主人都是打小工、短工维持一家生计。可以看出在乡、村两级组织的努力下,妇女们也在积极通过手艺增加家庭收入。如何使村民转变观念脱贫致富?从村民家里出来时我们的脚步变得沉甸甸的,这需要我们住村工作组好好的谋划,为他们脱贫致富找一条好出路。
反映社情民情范例篇3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范例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一】
2016年5月16日星期一中雨
找“穷根”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二】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即的人,立即调动自己的关系,和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三】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xx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反映社情民情范例篇4
2016驻村干部民情日记范例
2016年5月8日 星期三 晴
早上八点左右,我来到了大湾村姚春梅家,一名妇女正在和姚春梅不停的交谈,话语中透露出了悲伤的言语。据了解,这个妇女是从湖南嫁到大湾村的浦大姐,浦大姐有两个儿子,22岁的大儿子在外面打工,小儿子读小学5年级。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她的丈夫5年多都没有回家了,自己要承担家里家外所有的农活和操心全家的生计和儿子的读书费,生活变得非常艰苦。
当问起她家是否享受农村低保的时候,浦大姐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很好,她和她的小儿子都被评为一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但办理低保是以丈夫的名字去开户的,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而不回家,致使浦大姐不但没有领到每个月的低保,反而家里面的负担全部由她承担。现在自己年纪大了,做不了重活,大儿子没有读多少书打工做的都是重的体力活,也没有钱寄回家贴补家有和供小儿子读书,生活变得非常的困难。
临走前,我向大湾村支两委了解情况,建议她向乡社会事务办申请把低保存折上丈夫的名字更改为浦大姐的,并给她说明了相关的办理程序。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村夫妇女的坚强、朴实和辛酸!
2016年4月2日 星期二 雨
中午十二点左右,我和丙溪村支书吴绍江来到村民张文培家,他正从外面干活回来。在闲谈中得知,张文培与妻子两年前离婚了,留下他与女儿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常年生病,几乎没有什么劳动力,平时就靠自己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初,张文培在修建房屋下基脚时损毁了寨上一村民的田埂,引起了矛盾,两家互不让步,矛盾不断升级。经吴支书和我的调节和劝说,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一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
晚上,张文沛热情的邀请我们吃晚饭。张文培很朴实、也很开朗,他欣慰的说: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很好,母亲医病的钱也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还被评为了二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很是感谢党和政协的帮助。
夜深了,小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路虽然很滑,但是我们为村民成功的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我的心里感觉满满的,很高兴!
2016年3月6日 星期二 阴
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姚本祥,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舒水保来到潘塘村民组。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工并投入使用。入户道路修好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村民们表示,道路的硬化结束了以往雨天泥,晴天灰的历史,坐在车上颠簸得不行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2016年3月13日 星期三 雨
昨晚7点左右,亚鱼乡也应节气地出现了雷雨天气。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干群连心室”内的寂静,我立马接起电话。来电的是亚鱼村花瓜冲村民组的刘泽双老人,因电线老化引起了火灾,将家里的老木房给烧了起来。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驻村工作人员立即与乡政府、村委会联系,第一时间赶到救火前线。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凌晨时分终于将大火扑灭。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伙顾不上疲惫,为刘泽双老人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大米180斤,食用油1桶,棉被4床,大衣2件。慰问金和物品虽然不多,但却温暖了老人的心。
2016年3月23日 星期六 阴
为进一步加快沙子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率先达到小康。沙子坳“干群连心室”工作人员积极为村民找路子,谋划致富产业,通过与村支两委班子、党员及村民代表的座谈会,结合本村实际,选择了市场前景很好的黄桃种植产业。通过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为该村争取到黄桃树苗9000株,肥料4000斤。
3月23日,我带领连心室工作人员姚沅斌、黄志念、钟方进,一起帮凉庭寨村民刘元树栽黄桃苗,栽完黄桃苗后,看着这成片的黄桃,村民刘元树笑了!
据悉,该村黄桃种植面积已达210余亩,三年后,每年会给村民带来近350万元的收入,真正的给村民栽下了“摇钱树”,养起了“下蛋鸡”。
2016年5月6日 星期一 阴
5月6日上午,我一个人来到谢桥村白水洞组罗仁贵家,此时罗仁贵正在院坝里修理农具。于是我上前与他闲聊,他谈到自己现在是一个人在家上了年纪,白水洞的所有村民都从原来的住处搬了出来,就剩下他还在那里面住着,主要是搬出来没有房子住,而且现在就靠自己种地养活生活,家里面无人打工,子女还要读书,还欠下许多债务,自己虽然领有低保,但家中缺乏经济来源。于是,我向他介绍了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但是他说,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又不会做生意,贷了款怕自己还不上。
这次的走访使我感到,村里的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高,许多群众都是想得到小额贷款不去开拓新的致富门路而是为了生活开支,我们若想从基本上使他们富裕起来,首先要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的旧思想,同时提供给他们致富知识和市场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他们创业和致富的积极性。
2016年5月12日 星期日 阴
9点半,我们一行3人来到了谢桥村姚方祥家走访,走进姚方祥家后,姚方祥急忙放下手中正在清洗的衣服,给我们到上茶水,并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坐定后,与姚方祥拉起了家常,向他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寻问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得满意不满意。交谈中我得知,他的四个子女都出去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住家里。他对我们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种田有补贴,生病了可以报合作医疗,老了还有养老保险金。”
当我们问起他是否拿到养老保险金时,老人高兴地说:“他们的孩子们都给他们交了,他现在每个月都能领五十多块钱。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村人的坚强!
2016年5月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早晨,我们连心室的同志一起到凉树塘转了转,对村容村貌做更一步了解。
当走到杨文斌家门是,有几个人正在聊天。看到我们后,其中一个人说:“那边有个小型水库,太危险了,前年就有一个小孩掉到水给淹死了,马上要到夏天,怕小孩下去洗澡。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给拦一下,不要让那种悲剧再发生”。得到村民的反应后,我们一行来到了那个小水库。这个小水库就到村子的旁边,还有几户人家住在那里。经观察,的确很危险,80度的斜坡建成的,如果大人不小心掉进水里,都无法爬出来,何况小孩。
反映社情民情范例篇5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范例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一】
2016年5月16日星期一中雨
找“穷根”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二】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即的人,立即调动自己的关系,和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三】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xx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