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6篇
第一篇: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形势与政策课论文新形势下台海关系及策略研究姓名:陈家乐
学号:201308490504
专业:文法公管类
院系:人文系
内容提要: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独”活动, 理性分析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台海关系、对台策略、新形势、对台工作
一、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内政,它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之间爆发内战遗留的产物,国民党蒋介石残余势力从大陆败退后盘踞了台湾。美国介入台湾,肆意干涉中国内政,致使台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积极遂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意在将人民革命进行到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后因朝鲜战争爆发而被迫搁置下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更加深了对台湾的介入,台湾问题趋于复杂化,中共中央提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并提出了“一纲四目”的解决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已实现由“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转变,是中共统一祖国方针政策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鉴于新的形势——时代特征已转化为“和平”与“发展”,中国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并以此成功地实践于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从而为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的范例。
90年代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并根据形势的新变化,进行了进一步深化。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对台政策的系统纲领,标志着中共统一祖国方针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新形势下台海关系与形势
近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继续深化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基础得到全方位巩固,两岸前景一片光明。与此同时,马英九政府仍旧深陷困局;
民进党派系斗争激烈。
(一)两岸关系平稳向前发展
近年来,国共两党高层密集互动、持续沟通,以确保两岸关系平稳向前发展。今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名党荣誉主席连战。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理事长萧万长。6月13日,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名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
(二)两岸制度化协商全面推进,互利合作深入人心
今年,6月16日,第五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论坛继续彰显民间性、草根性,共发布31项对台惠民措施。6月20日,海协会长陈德铭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举行第九次会谈,签订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并且两岸以服务两岸同胞为宗旨,互设的办事处也将进入实质协商阶段。
(三)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层面交流全面深入发展
3月12日,台“教育部”发布公告,将承认大陆高校学历范围在之前的41所“985工程”高校基础上新增70所“211工程”大学。1月21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率团访问大陆,举行“2013年两岸故宫未来合作计划会议”,达成多项具体合作计划。将两岸的文教事业更推进了一步。经济上,两岸和平红利继续扩大,两岸货币互通成为现实。
(四)马英九当局极力挽救执政困境,但民调未见好转
马英九当局进行“内阁”改组。新“内阁”重要成员大多都是前“行政院长”刘兆玄部署,相互合作早有默契,被称为马上任以来“最有执行力的团队”。然而即使是这样,马英九的民调依旧持续低迷。根据半年来多家民调公司调查结果,马英九民调满意度仅剩两成左右,不满意度则高达65%以上。
三、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一) 机遇一:马英九上台并成功连任和国民党全面执政
1、马英九上台,岛内政治生态和政党格局发生结构性重大变化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以超220万票的绝对优势击败了本土政权民进党的代表人物谢长廷。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再次在选举中击败了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与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以拥有23个县市和“立法院”(113席)中的3/4的绝对优势实现全面执政,自此岛内政治生态和政党格局发生了结构性重大变化。
2、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立委”和“总统”选举结果表明,台湾主流民意出现历史性拐点,谁执政已经不是很重要,执政后做什么变成全民精神和政治的聚焦。民众回归理性,务实,质朴的本性。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3、民进党激进台独路线遭受重大挫折,民进党的组织重构和路线调整势在必行
在过去8年来,陈水扁为代表的民进党当局不断挑起事端,制造台海紧张局势,导致两岸关系长期处于僵持局面,使台海和平受到严重威胁。这次选举结果表明民进党的激进台独路线和政策遭到台湾民众唾弃。民进党加快实行政党转型、组织重构和路线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4、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复谈的成功举办
2008年6月11日至14日,海峡两岸授权民间团体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北京举行中断近10年后的首次复谈,并就开放两岸周末包机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事宜签署了协议,特别是随着“两岸三通”、“陆资入台”等一系列协商完成,两岸掀起一轮台湾热和大陆热。这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协商、合作发展的全新时期。
5、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决定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机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具体任务,必将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产生重大影响,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两岸经济合作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开放市场准入、科技创新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台湾投资者将进一步享受改革红利,在更好的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两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决定中有关推进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内容,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将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以及台湾民众来大陆发展事业、就业创业、就学就医等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多的机遇和更健全的保障。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和面临新的挑战
(1)政治方面
虽然马英九上台,国名党执政以后,台湾的局势有所缓和,两岸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多,但是当前台独势力任然存在。且自马英九执政以来,国名党内部矛盾不断,民众出现很多不满的声音。国名党正面临着民众的信任危机。而现在台湾部分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前景仍抱有疑虑和观望心里,对大陆仍存在疑惧心态的情况下,民进党很可能打悲情牌,甚至用诉诸街头抗争的方式来影响甚至杯葛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一系列政策及措施的落实,从而对两岸关系和发展构成新的冲击和挑战。
(2)经济方面
受两岸经济产业结构和差异以及台湾对大陆进口贸易的限制等因素,使两岸的经济贸易存在严重失衡,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和合作。且两岸贸易商品结构具有不合理性,不利于缩小两岸贸易不平衡的差距,导致大陆企业对台湾市场的开拓不足,从而影响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
四、对台统一策略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对台政策是一以贯之,从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江八点,以迄胡锦涛提出的胡四点,都坚持一中原则、反对台 独。基于当前两岸民间往来频繁、两岸经济合作深入的良好状态下,为推动两岸快速融合、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工作策略。
(一)经济领域
不断增强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这是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无论是要争取和平统一,还是要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因而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那么,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就会越来越高。
完善两岸经贸合作平台。积极利用福建等地区的地理优势,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建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区域经济综合体,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部分工效率,增强本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以此带动与台湾地区的深化合作。
(二)文化领域
根据不同的主题,积极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举办各类海峡交流会、论坛、文化节等,多方位增进两岸同胞的交流,增强台湾同胞的名族认同感。充分利用福建省在民俗文化交流上的优势扩大祖地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增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认知和认同。
(三)政治领域
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积极推动两岸再设一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务实形成政治互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建立两岸机制性政治协商机制,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先从两岸专家学者的接触开始,慢慢的对一些政治问题进行思考,为然后的政治协商打好基础。
面对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的“台独”活动要坚决抵制,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台独分子”,“台独活动”,做到坚决不退让,坚决不妥协。
参考文献
【1】阮晓箐: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对台和平统一策略研究》
【2】瞿芳琳: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新形势下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的走势与对策研究》
【3】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研究院 李家泉:《当前台海形势和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探讨》
【4】付颖: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海峡两岸政治交往与台湾问题和平解决》
【5】胡锦涛提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
第二篇: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
浅谈中华文化
作者:______
院系:________专业: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内容摘要: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中华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多元化
正文:
一.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五)只有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七)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才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支柱性产业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三.从自身出发,抓住机遇
我们作为在这重要机遇时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要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学习的重要着力点。在平时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学习宣传传统文化,如静心学习研究国学,研习经典名著,国内外优秀文学等等,为树立自己良好的文化价值观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另一方面,要转变就业观念,将所学专业知识有意识的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所学专业知识的文化内涵,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崇高的就业创业理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3.《毛泽东思想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第三篇: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
精品—【形势与政策论文20**】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20**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三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其二,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而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会议的重要议题。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重合,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有关国家都可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其三,从整个国际段而言,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
上面是由文章X王子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悦读。
第四篇: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论文 800 字三形势与政策论文 - 大学生论文 800 字三篇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 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下面是 wtt 和大家分享形势与政策论文 - 大学生论文 800 字文章,提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 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 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主要阵地, 为我们当代大学生 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 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 观点和方 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 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 生成功的机率 , 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 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 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 ?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 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
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 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
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 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 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
国家间利益就 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
作为国家领导阶 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
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 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 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 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 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
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 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 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 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 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 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 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 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 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 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 ?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 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 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
我们活在当代还 是说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
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 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 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
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 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 但我们可以努 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 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意义。
“重脸面轻实利”要不 得,哪国都有自己的问题, 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 来已久。它有一定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希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两会有何 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 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 后或许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今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 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的严重不自信。要面 子是传统,别人不会理解“面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但有人会利用这 一点占我们的便宜, 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高兴。
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 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 一件件解决问题, 未来一切都有可能。
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 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 即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 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 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台湾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 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
当放手台湾对美国有利时, 台湾就是 中国的了。那时, 日本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 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 势,我们一贯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
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
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 民族精 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 ?只是我们 一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日本的学者大量来研究中国文化, 中国历史, 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 ?不是!是在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 这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 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 ! 现在 不早做防备,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意义。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
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 国家在世界 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 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
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篇二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 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 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 树立正确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 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 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 新格局的过渡期, 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 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 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 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 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
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 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 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 因为欧盟的东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 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 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 ; 欧盟的 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 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 此前的欧洲需要 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导弹防御体 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
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说航空航天业, 它拥 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
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 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的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每年以 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
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 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国 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 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 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 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 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 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我们 学生进行形势政教育的主要渠道、 主要阵地, 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 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 具有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 是我们当代 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 观点和 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 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 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 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 在这里, 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 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 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 活跃、开放、 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 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 ,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 。社会历史的大 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 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 ,影响很具体 ,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 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 懂得灵活变通, 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 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 ; 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 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 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 ; 利用形势与政策, 为我所用, 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培养 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利用形 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 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 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 ?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 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
无论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 青年都发挥了重要 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 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 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 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 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 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 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篇三 不知觉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已有两年了,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使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 每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 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 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主要阵地, 是我们每个大学 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 是我 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首先,蒋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 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 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 在这里, 我们 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 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 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 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 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 ,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 。社会历史的大 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 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 ,影响很具体 ,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 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 懂得灵活变通, 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 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 ; 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 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 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 ; 利用形势与政策, 为我所用, 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培养 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利用形 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 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 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 ?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 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
无论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 青年都发挥了重要 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 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 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 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 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 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 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 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 21 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 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 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 课非常有必要。
因为, 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开阔胸怀视野、 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 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 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 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 和国家政策, 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 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 献。
第五篇: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
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
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
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
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
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
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
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
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
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
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
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
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
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
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
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
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
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
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
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
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
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
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
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
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
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
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
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
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
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
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
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
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
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
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
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
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
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
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
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出国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
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
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
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
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
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
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
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
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对联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
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
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
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
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
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
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
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
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
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
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
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
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
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
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
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
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
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
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
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
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
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
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
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
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
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
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
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
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
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
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
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
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
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
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
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朝鲜半岛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
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
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
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
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
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
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
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
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
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
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
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
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
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
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
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
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
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
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
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
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
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
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
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
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
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
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
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
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
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
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
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
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
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
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
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
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
科学技术创新。
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
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1.2017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2.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范文3.2017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4.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5.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第六篇: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
[2022形势政策心得体会]2022形势与政策1000字通过四年来对《形势与政策》讲座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只有短暂的几个讲座的时间,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些开展的形势与政策讲座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讲座的开展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在讲到关于科教的讲座上,我们得充分认识到我们国家一定要努力发展高科技,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世界形势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振兴我们的民族。“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如此。“神舟”号飞船成功的事实,已经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了祖国的未来,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养和期望。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
因此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着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给我们举行讲座的的老师用他们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每一场讲座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给我们开讲座的祁润兴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在祁润兴老师《形势与政策》的讲座上,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当今世界的局势,了解了中国的发展方向,还听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讲座,比如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形势与政策的研究的讲座,风趣、幽默,同时又有着极其耐人寻味的教育意义。这样别出心裁的授课模式,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其他老师讲的关于形势与政策的内容里面让我更加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我所听到的,并没有那种喋喋不休、催人入睡的长篇大论;我所看到的,也并没有空洞无聊的ppt。相反的,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有讲座,有电影,非常有乐趣。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关注世界的重要性。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大学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形势与政策课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审视社会,也审视自己。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具体内容的同时,寻找与调整自己的方向。以及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国家不再局限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然而,压力还是存在的。13亿人口的中国,
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途中,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也许还是需要由国家、企业、各教育机构当然大学生自身共同作出努力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将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资本。
最后,我想说,虽然身处校园不能像爸妈那样真切地感受到经济危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但是作为这个社会新生的力量,我们有必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抓住时代的脉搏、在学海与生活中做个敢于搏击、勇于攀登的勇者。通过这形势政策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社会是个大集体。我们有责任去营造一个温馨美好的环境、创造一个属于每个人的美好未来。因此开展的《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是非常有必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2022形势政策心得体会二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
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而事实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上课没有积极性。在周围的同学中,我觉得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小部分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根据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的认识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